第699章 東西兩線形勢
另外,如果朝鮮國小朝廷又開始吵吵還都,就更難找借口阻止了。
所以他沒去西線南下,就有這個不想打下漢城的因素。
第二,他在明面上又不能對李如松強制說,不要去打漢城,多給朝鮮國和倭國放放血。
否則的話,李大將必定以為,自己這是不愿意讓他立功,人情關系就破裂了。
第三,歷史上的碧蹄館之戰(zhàn)還是很兇險的,李大將運道稍微差點,就真有陣亡危險。
萬一在本時空又出現(xiàn)類似情況,誰知道李大將這次運道如何?
總而言之,林經(jīng)略不想這時候拿下漢城,但他又不能阻止李大將打漢城;同時他覺得李大將不能成功,但他又更擔心李大將運道變差遇險陣亡。所以這是獨屬于穿越者的復雜心情,別人是完全理解不了的。
“算了,不要提李如松那邊了!”林經(jīng)略便又對麻貴問起說:“我們還剩多少軍糧?”
麻貴回答說:“扎營時點檢過了,從順安出發(fā)時攜帶了三十日份干糧,已經(jīng)消耗了將近半數(shù)。
所幸又從永興繳獲了幾百石,總得算下來,手里軍糧還能勉強支持二十日。”
林經(jīng)略又感受到了些許壓力,“也就是說,必須要在二十日內(nèi)殲滅加藤清正,收復咸鏡道,并且打通補給線。”
就像林泰來所預估的那樣,進入朝鮮國作戰(zhàn),最大的壓力永遠來自于糧草補給。
受限于技術條件,就算準備的再充分,也永遠感覺不夠。
麻貴有點可惜的說:“咸興城里本來也該有一些存糧,怎奈大火焚城,一并燒毀了。”
林經(jīng)略道:“沒辦法,做事哪能十全十美,有所得必有所失。為了盡快殲敵、減少傷亡,就不得不付出這樣的代價。”
林泰來兩次攻城都不愿意留活口,除了想省心省事之外,主要也是出于軍糧情況的考慮。
本來天兵的軍糧就已經(jīng)夠緊張了,朝鮮國各地也窮困破敗到搜刮不出什么東西,弄個幾千俘虜拿什么養(yǎng)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