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真踏馬的是親兄弟!就不能盼著點好事,比如兵不血刃直入漢城、克復王京? 當日李大將率軍抵達坡州,這里距離王京漢城只有八十里,快馬加鞭一個時辰就能到。 在這里又得到明確消息說,倭兵已經大批撤出王京漢城。 及到次日,李如松便繼續以查大受為前鋒,自己和李如柏居中,楊元殿后,總共七千馬兵快速向漢城進發。 因為糧草供應比歷史上稍好,李大將這次出動也比歷史上多了兩千兵馬。 關于此時李如松的想法,一是認為可以趁著倭兵撤退機會搶占王京漢城,看看漢城有沒有糧草,一路上過來都是這么干的。 二是自信憑借七千精銳兵馬,就是正面遇上數萬倭兵,也能拼一拼。 三是覺得就算情報有誤,倭兵沒有撤出漢城,憑借己方的強大機動性,仍然可以掌握主動權。 在李如松眼里,倭兵戰斗力低下,野戰不堪一擊,只會龜縮防守或者撤退。 但李如松沒想到的是,這次倭兵竟然沒有向南撤退,也沒有據城死守。 而是在軍議后,集結了四萬倭兵,主動向北出擊,尋求野戰殲滅大明官軍的機會。 情報所說的倭兵撤出漢城,并不是李大將意識中的向南逃跑。 林泰來再怎么叮囑,終究也改不了李大將的輕敵情緒。 當晚李如松駐扎在碧蹄館,凌晨前鋒查大受遭受倭兵攻擊,李如松便率兵前往解救。 倭兵非但不撤退,還敢來與我天兵野戰!此時的李大將大概就是這種心態。 但今天卻下起了雪,地面濕滑,限制了騎兵的機動性。 在這種狀況下,李如松和數千兵馬陷入了四萬有備而來倭兵的包圍,一時間難以快速突圍,只能就地拼命防守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