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遠征
他現(xiàn)在的狀態(tài),讓我想起了一年前的坐館,不可能在臉面和名望問題上讓步!
而且鄭之彥足夠有錢,拿錢買通他沒意義,坐館又給不了鄭之彥想要的利益,他就更沒可能讓步。”
林泰來問:“那現(xiàn)在又該怎么辦?”
張武答道:“坐館也說過,就算混文壇,也要有武力為后盾。
鄭家這樣的大鹽商,肯定仆役護衛(wèi)成群,就憑我們這幾個人,很難與之為敵,所以眼下的當務(wù)之急就是聚集人手。
幸虧揚州與蘇州并不算太遠,我愿意晝夜兼程返回蘇州,調(diào)集一批人馬來支援!”
張文笑道:“你都能想到的問題,坐館還能想不到?
如果像你一樣現(xiàn)在才想到,那就晚了不知多少步了!
你也不想想,二月份是什么季節(jié)?”
關(guān)系到朝廷生命線的漕運,每年就是從二月開春開始的,上萬艘漕船開始緩慢的出現(xiàn)在大運河上。
宣德朝以后,漕運主力也從民戶變成了沿途衛(wèi)所官軍,所以有了漕軍的說法,最重要的漕軍就是揚州衛(wèi)和鳳陽衛(wèi)。
蘇州也一樣,二月開始向北方運輸漕糧,運輸主力則是蘇州衛(wèi)官軍。
當然,縣里面也可以征發(fā)民夫輔助漕運。
其實大明中后期的漕運制度,大部分漕糧并不是從江南直接運往北方京師。
這樣路途實在太遙遠,可能遭遇的意外因素太多。而且路程周期也實在太長,不利于調(diào)度,各方面都很不科學(xué)。
所以從宣德朝以后,在運河沿岸設(shè)置了若干水次倉進行中轉(zhuǎn),采用接力式運輸?shù)姆ㄗ印?br/>
從江南北上的漕糧,往往只需要送到指定的水次倉就可以了。
比如蘇州有很多漕糧,都是指定輸送到揚州和淮安的水次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