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人事代謝
但是林九元仍然離開京師,返回蘇州探親,似乎沒太把這次事情放在心上。
這足以說明,林九元心里可能根本不在意這次人事部署,或者說不認為有多么重要,讓我們隨便搞也無所謂。”
那么問題來了,面對兩三個大學士和一個禮部尚書的空缺,真的可以隨便對待嗎?
眾人細想了一下后,發現確實可以等閑視之。
如今廣義上的林黨已經掌握了首輔加吏部尚書加兵部尚書,有這個三角在,好像閣臣和禮部尚書人選的影響確實也不大。周應秋見自己的觀點得到了認可,又向趙志皋提議說:“聽說為了消解王山陰的斗志,趙前輩提議說讓王山陰舉薦一個閣臣。
如今不妨進一步擴大,奏請天子,讓離職的申吳門、王太倉兩位前輩也都各自舉薦一個閣臣。”
王象蒙疑惑的說:“這不合規矩吧?豈有閣臣舉薦閣臣的道理?”
選拔大學士的途徑,無非大臣廷推和天子欽點,哪有靠其他大學士推薦的說法?
周應秋有點不屑的說:“什么規矩不規矩的?內閣本身就是不合規矩的存在,大明會典里的內閣可沒有總攬朝政的制度。”
在周應秋心里,王象蒙這種“豪門溫室朵”總是有點迂腐,遠不如九元真仙和他周應秋這種起自寒微的人精明和靈活。
“妙哉!”趙首輔卻贊道:“此議可行!足以讓老夫應付當下了。”
作為一個剛當上首輔的人,內外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他的舉動具有很大的象征意義,會被人認為是代表他的“政見”。
上疏奏請讓三位前閣臣推薦新人,一是可以向皇帝展示,自己并無專權之心,二是向世人彰顯勝利者的大度和寬容。
哪怕是奏疏不被批準,那也無所謂,反正自己的態度已經表達出來了。
除此之外,讓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三位前同僚推薦新人,也并不影響他身為首輔的權勢。
懂點大明政治規則的都知道,一名首輔的權勢大小從來不在于其他閣臣怎么樣,而是在于該首輔對外朝的影響力。
想明白了其中道理后,眾人看向周應秋的眼神就有點意外,還有點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