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一封戰報
當最后的潛能耗盡,身體狀況就非常不好說了。
無論怎么看,吏部尚書大概率要換人了,這可能是朝廷里僅次于換首輔的人事變動。
所以私下里很多官員都在盤算和議論,下一任天官將會是誰了。
大明文官政治運行到萬歷中期時,已經非常成熟了,幾乎每個高層職位的選拔都有對應規則。
只要沒有皇帝或者林泰來這種變數,熟諳官場規則的人,往往就能提前猜出個大體范圍。
比如吏部尚書的人選,往往來自其他各部尚書里資歷最老的人,這是優先級別最高的候選人。現任王天官能上任,就得益于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和南京刑部尚書這兩個條件。
但是細看如今的各部尚書們,熟諳規則的人發現,這次新吏部尚書可能要難產了。
戶部尚書于慎行、刑部尚書陳于陛都是隆慶二年進士,今年還不到五十歲,這資歷怎么能當吏部尚書?
禮部尚書是由閣老李春兼任,這更不可能當吏部尚書。
兵部尚書葉夢熊雖然是嘉靖朝老進士,但先前在地方當巡撫,至今才入朝一年,這資格也完全無法服眾。
結果眾人發現,工部尚書衷貞吉反而比其他尚書似乎條件更好,畢竟衷尚書乃是嘉靖三十八年的進士,這資歷足夠老。
但是讓六部末尾的工部尚書直接進位吏部尚書,所有人都覺怪怪的,有點匪夷所思。
有一定競爭天官資格的官職還有吏部左侍郎,但現任左侍郎劉虞夔才四十歲,這歲數當吏部尚書更是扯淡。
另外還有個用人途徑,就是選拔南京尚書來當吏部尚書。
但這個選擇讓京師官員感到沒面子,王天官就是從南京選拔過來的,如果下任還是從南京選拔,豈不說明京師無人么?
于是官員們盤算和議論了半天,發現如果按照規則,可能沒什么眾望所歸的合適人選擔當下任吏部尚書。
此時另一種聲音出現了,可以破例將左都御史孫丕揚遷為吏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