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夜話揚州
而是不停的與陸君弼說話,打聽著種種掌故,比如問道:“伱們揚州城街頭的話事人都是什么人?”
陸君弼迷惑的反問說:“話事人何解?”
林大官人簡單明白的解釋說:“遭了災需要救濟或者需要修橋鋪路時,是誰來牽頭組織?”
陸君弼恍然大悟,不假思索的答道:“揚州城里做這種事的,都是鹽商!
城中鹽商大大小小一百多家,如果街頭有什么事情要做,都是由鹽商出面組織。”
林泰來下意識嘆道:“有點棘手啊。”
陸君弼沒聽明白,“什么棘手?”
林大官人打個哈哈,又道:“說到江左商業最發達的重鎮,以蘇州、南京、揚州最為著稱,但這三者卻又彼此不同。
南京城特色是官營為主導,蘇州城主導者是半官半私的各種行業公所,揚州城主導者卻是完全私營的各家鹽商。”
兩淮鹽產量占據天下之半數,官方數據年產一億四千萬斤。其中淮北四千萬斤,淮南一億斤,這里面蘊含的是百萬級的利潤。
揚州城就是因為鹽業而重新興旺的,全城主要商業活動基本都是圍繞這一百多家鹽商進行。
每家鹽商不只是指一個商人,而是一個集團。每個集團都包括收購、運輸、銷售各環節業務,而且還有附屬的典當、鏢局、屋舍等產業。
當然在當今制度下,每個集團最核心的資產就是“窩本”,這可以理解為“鹽業購銷資格證”。
沒有窩本,連交錢領取鹽引的資格都沒有,而且窩本是可以代代世襲的。
想要取得進場資格也就是窩本,就要先向官府繳納巨額銀兩,俗稱“占窩”。
比如想取得每年行鹽一千引的“購銷資格證”,不花上萬兩銀子想都別想。
所以鹽業也是個資本密集型行業,沒有足夠資本連入場資格都無法取得,更無法維持住集團運作。
想至此處,林大官人搖搖頭,隨口道:“揚州城各家勢力分散,又不排外,所以想在揚州城搶地盤分一杯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