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嘴上都是義氣
他只需要細看第一頁正文內容,看看民意到底是什么。
然后就在正文中看到一行關鍵句子:“今年罷交南京糧。”
對江南地方官來說,錢糧是最重要的工作,沒有之一,尤其馬上就要到了征收秋糧的時間。
所以此時鄧知縣最看不得短少錢糧的問題,這直接關系到他的官帽子。
當即憤怒的猛拍公案,并對老頭大喝道:“你們這些刁民想干什么!”
鄧知縣算是明白了,為什么刁民派這個風燭殘年的老頭來送萬民書,就是因為自己這縣尊也不好隨便打他。
老頭顫顫巍巍,仿佛一碰就倒,回答說:“我們小民雖然卑賤,也知道義氣二字。
南京無道,商幫無恥,林解元無辜,我們九都百姓義憤填膺,也只能借此表示民心憤怒了!”
鄧知縣可不是好糊弄的平庸人,當即一針見血的說:“依本官看來,你們這幫刁民就是想找個理由逃稅!”
錢糧都是征收后統一調度起運,誰怎么知道哪顆糧食送京師,哪顆糧食送南京?
所以“罷交南京糧”的意思,其實指的是罷交這個額度!
江南尤其蘇松地方,賦稅相比別處太高,錢糧其實很難收齊定額。
要不然官場上也不會默認,只要能征收七成就算合格了。
在這種數目高低可浮動背景下,本地人為了少交錢糧,就會一直和官府斗智斗勇。
最后征收多少就看博弈結果,官府強勢就能多收點,官府弱勢就少收點,這簡直就是大明江南地區永恒的主題。
在鄧知縣看來,這萬民書里的民意純屬扯淡,就是刁民們為了找借口少交錢糧,聯合起來逼迫官府。
大明南京城是一個消費城市,每年南京衛所軍戶需要輸入糧食百萬石左右,大部分就近仰仗于江南。
就拿吳縣來說,不細算本色折色,稅糧籠統定額一般在三十萬石左右,解運到南京的大約在五萬石左右,也就是占全部的六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