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書中有靈
這件事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那是收養(yǎng)她的李家人第一次借口農忙,家中諸事無人料理,讓傅長寧跟學堂請假,回家?guī)兔吹艿芎头謸覄铡?br/>
彼時傅長寧才九歲,雖然聰慧,但并未意識到這話中的含義,自忖在李家住了兩年且衣食無憂,自然有義務在李家人無暇時幫些小忙,何況學堂里的課對她來說自學并不難。
直到第二次,第三次……
短短半個月里,她請了四次假。
學堂里跟她玩得好的小伙伴向她抱怨:“阿寧你每天回去那么早干嘛呀,我前幾天去鎮(zhèn)上還看到你那對龍鳳胎哥哥姐姐在他們姑姑家玩呢,真的有那么忙嗎?”
傅長寧略微錯愕。
李嬸明明告訴她,他們每天早出晚歸的,是在收割谷物!
傅長寧是懂事,但不是傻。早在李嬸第三次叫她回家?guī)兔r,她就已經意識到不妙了。
凡事可一可二不可三,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大家難免習慣成自然,到時候,這事就真成她義務了。
只是她從小就缺乏女性長輩關愛,難免對李嬸有幾分別樣的孺慕情緒,見她字字句句皆是辛酸可憐,心一軟,這才硬著頭皮又應了兩回。
這下發(fā)現自己被欺騙,面上還能對小伙伴微笑說沒事,心里已經氣炸了。
她的底氣是有由來的。
李家雖然收養(yǎng)了她,可她并不欠他們什么。
當初爺爺去世得突然,但爺爺生前是十里八鄉(xiāng)出了名的神醫(yī),又兼才識淵博,連村中夫子都曾受過他指點,傅家自然不是什么貧困之家,傅長寧更不是毫無依仗的孤女。
只是爺爺走時傅長寧才七歲,按大周律法,獨生女子未成婚者,不可繼承家業(yè)。而傅家在這李家村又沒有直系親屬,唯有一系遠親,這份家業(yè)便被交給了村里保管,待她及笄成家再交還給她。
至于傅長寧自己,九歲的小姑娘,自然是沒法獨立生存的。
這時候,李嬸一家站了出來,借著那點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關系,抱著呆呆的傅長寧哀聲哭嚎說“我可憐的侄女”,并當著傅爺爺的排位和前來吊唁的人的面發(fā)誓,一定好好將她養(yǎng)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