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兩年之間
傅長寧受到爺爺影響,自幼就是你幫我一分,我便要還你十分的性子,自然不愿相欠,偏生陳夫子又視金錢如糞土,她頭疼了許久該怎么回報,一直不得其法。
直到突破練氣二層,學了生木訣后,方才有了靈感。
傅長寧去山上尋了一些草藥的幼苗,用靈氣催生,而后將其炮制好曬干制成茶,準備打著爺爺舊方的名義送給陳夫子。
她修為不足,凡界又缺少靈氣,無從補給,光是催生草藥便花了半年工夫,更別提之后的保存和炮制工序了。
不過累是累了點,成果卻是喜人的。
這些草藥活性十足,藥效極強,靈氣含量卻不至于太高,對凡人而言,既有奇效,又不至于對身體造成太大損害,用來緩解寒癥是再好不過了。
眼見陳夫子收了藥茶后,傅長寧總算松了口氣,不再惦記這件事,轉而研究起手里的《易學三解》。
這本書的著者柳大家年近古稀,近些年來沉迷求仙問道,心一癢癢,筆桿子也不停——這已是他出的第三本玄門雜學相關的書了。
而前兩本,都給傅長寧帶來了大量靈氣。
故而她對這本也抱有很大期待。
而《易學三解》也沒有辜負她的期待。
一個時辰后,隔間內刮起熟悉的靈氣風暴,傅長寧在大門上施了個簡單的提醒小法術,而后便盤膝坐下,徹底沉浸在修煉當中。
凡界沒有靈氣。
簡單一句話,背后的意味有多沉重,卻是直到自己真正修煉了,傅長寧才真切地體會到。
哪怕她能通過觀想能夠化生靈氣,由于這天地的原因,那靈氣也至多不過維持幾個時辰罷了。
便如那“瀛洲”二字,僅僅一夜便散了。
故而,為了防止浪費靈氣,每次修煉靈氣都由傅長寧先用,等到時間快到了,再由問尺席卷而空。
不浪費一絲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