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日記里的線索
我一聽這話也覺得不對勁兒,正想再問兩句,那大姐就被她老公給叫走了。
我沒有辦法就只能去找不要身份證的黑旅店……
于璐的日記寫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
我拿著日記本道:“于璐應(yīng)該已經(jīng)死了,蕭警官,你可以查一下市內(nèi)的黑旅店,看看有沒有人見過于璐?”
按照于璐日記上的說法,她想要進來拿走自己的身份證都做不到,又怎么會在幾天之后把日記送進來?
唯一的可能,就是那本日記并不是活人放在這里的東西。
只是,我現(xiàn)在還弄不明白這本日記,是為了給于璐伸冤,還是另藏著什么玄機?
我轉(zhuǎn)頭向呂勝問道:“這家水族館的老板,你認識嗎?”
“認識……認識……”呂勝連連點頭道:“這家老板姓劉,我們都叫他劉四兒。那人平時就愛信那些鬼神的東西。只要是聽說什么東西能助財運,也不管那究竟是啥就敢往家里弄。”
“這店現(xiàn)在看還像個樣兒,以前擺得跟特么賣文玩的似的,金蟾,貔貅,招財貓一樣不少。”
“后來,我聽說,他又信上佛牌了。”
“不過,他帶了佛牌之后,生意確實好了不少。尤其這兩年,整個花卉市場一層的生意加起來都沒他一家好。”
我聽到這里點了點頭道:“他的生意好,是因為他在魚缸里養(yǎng)了一只水鬼。那只水鬼把別人店里的財運都給吸到了他這里,他的生意才會這么好。”
“不過,這只水鬼有點太邪門兒了,似乎不像是普通的小鬼。”
無論是哪個地方的秘術(shù),都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正邪之分,區(qū)別就在于求取者有多少正念,施術(shù)者的底限又在何處?
邪派術(shù)士真正賴以生存的土壤,不是地域而是人心,越是邪門兒的東西見效越快,收益也就越多,但是這些利益往往伴隨著反噬的風(fēng)險。
一時的便宜,要拿一輩子去換,聽起來并不是一種劃算的買賣。但是,人在沒有吃虧之前,都覺得自己會是那個恰好避開反噬的幸運兒,等到厄運真正來臨的時候,只怕后悔都來不及。
水族館老板劉四兒就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