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革命蕩起
年僅三歲的凌霄(溥儀)登上皇位,面對那冰冷又沉重的龍椅,凌霄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是怎樣的驚濤駭浪。
廣州新軍起義的消息傳來時,溥儀還在養心殿看著眾位大臣處理政務。
只瞧見攝政王載灃眉頭緊鎖,與隆裕太后在朝堂上商討對策,眾大臣們也都神色凝重。
溥儀明白,那是革命黨又一次起義了。后聽傳來的消息。
倪映典帶著廣州新軍奮起反抗,可最終還是被清軍殘酷鎮壓。
溥儀卻也能感受到宮中彌漫的緊張氣息,那是舊秩序對新生力量的恐懼。
對黃興來說又是壯志未酬的一次廣州新軍起義。
黃興,1910年春,廣州城的風云變幻,讓黃興深感責任重大,也讓黃興再次為革命理想燃盡心血。
這便是廣州新軍起義,史稱庚戌新軍起義。
早在起義籌備之初,革命的火種已在新軍之中暗暗埋下。
新軍里多是心懷熱血的青年,眾多熱血青年對腐朽的清王朝統治深感不滿,渴望改變這黑暗的世道。
趙聲、倪映典等同志,日夜謀劃,秘密聯絡新軍各級官兵,向其他軍官士兵傳播革命思想,喚醒他們內心對自由、平等的渴望。
倪映典,這位英勇無畏的同志,堪稱此次起義的先鋒。
倪映典深入新軍基層,憑借著非凡的口才和堅定的信念,將新軍士兵們緊密團結在革命的旗幟之下。
倪映典深知,新軍手中掌握著武器,若能成功發動,必能給予清王朝沉重一擊。
1910年2月9日,意外突發。新軍士兵因除夕與警察沖突被捕,此事如同導火索,點燃了新軍士兵們心中早已積壓的怒火。
局勢緊迫,起義不得不提前。倪映典當機立斷,率新軍起義,趙聲在后方密切關注局勢,隨時準備響應。
2月12日清晨,倪映典親率起義軍千余人,直撲廣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