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西洋醫術2
說著,隆裕皇太后目光落在溥儀身上,眼中滿是欣慰:“倒是你,不僅知曉關心本宮,還親自下廚熬粥,這份心思實在難得。以往總覺得你還是個孩子,如今看來,也懂得體貼人了。”
殿內,鎏金香爐中檀香裊裊升騰,與粥香交織在一起。月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落在皇太后略顯疲憊的臉上。她伸手輕輕拍了拍溥儀的手背,又道:“你這粥來得正好,喝上一碗,整個人都舒坦多了。想來是你這份孝心起了作用,連帶著精神都好了幾分。”
我聽皇額娘這么說,心中一動,忙趁機說道:“皇額娘操勞皇室事務,太醫院的太醫雖說醫術精湛,但兒臣聽聞西洋醫術在調理身體、緩解疲勞方面也頗有獨到之處。兒臣想著,若能請西洋醫師入宮,為皇額娘定期調養,想必能讓皇額娘身體愈發康健。”
太后微微挑眉,目光變得深邃起來,沉默片刻后,緩緩開口:“西洋醫術……雖說聽聞過一些,可終究是外來之物,不知靠不靠譜。”太后語氣雖未松動,但眼中已有了幾分思索之色,一時間,殿內氣氛微妙地變化著。
我微微欠身,雙手不自覺地攥緊,目光中滿是關切與誠懇:“皇額娘,兒臣深知西洋醫術源自外邦,其門道和效用,咱們還未能完全摸透。但看到您為了皇室資產、賬目整日操勞,批閱賬冊直至深夜,兒臣心疼極了,心中滿是愧疚。身為兒子,不僅無法為您分擔政務,連讓您身體好轉這點事,都難以做到。”
殿外微風拂動宮簾,光影在地面搖曳。我頓了頓,抬眼望向太后,繼續說道:“兒臣第一時間就去詢問了太醫院的太醫,可他們也只是說,您這是過度勞累導致,只能多休息、慢慢調養。兒臣心想,這遠遠不夠。若能找到更好的法子,讓您少受些罪,體能夠舒坦些。哪怕只有一絲可能,兒臣都想去試試。這才將目光投向西洋醫術,想著沒準它真能有獨特的辦法,幫皇額娘緩解疲勞,恢復精神。”
說完,溥儀雙膝跪地,鄭重道:“皇額娘,兒臣懇請您給西洋醫術一個機會,也給兒臣一個能真正為您分憂的機會。”太后凝視著溥儀,手中的茶盞在光影下泛起微光,殿內一時間只剩香爐中香料燃燒時發出的細微聲響。
我跪在地上,身姿卻挺得筆直,眼中滿是堅定。微微仰頭,目光直視太后,言辭懇切:“皇額娘,兒臣清楚西洋醫術來路不明,貿然采用,實在不妥。因此,兒臣吩咐內務府大臣,暗中對西洋醫館展開調查。”
此時,殿內鎏金燭臺的燭火輕輕晃動,映得溥儀的身影有些閃爍。我繼續說道:“內務府大臣帶著精通醫術的太醫,走訪京城中多家西洋醫館。不僅借閱他們的醫案記錄,還觀察西洋醫師們的治療過程,甚至找來一些病患,了解康復情況。經過反復檢驗,他們發現西洋醫術在緩解疲勞、調理身體方面,確有獨特之處。”
我微微皺眉,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有位西洋醫師,運用獨特的療方法,配合特制藥劑,讓不少因勞累致病的患者恢復精神。兒臣反復斟酌,確認穩妥后,才敢來向皇額娘啟奏。”說完,溥儀伏地不起,靜候太后定奪,殿內的空氣仿佛凝固,唯有香爐里的檀香,依舊悠悠飄散。
我伏地片刻,緩緩抬起手,從袖中取出一份疊得整整齊齊的奏折。奏折用明黃封皮包裹,在燭火的映照下泛著柔和的光澤。他雙手將奏折高高舉過頭頂,手臂微微顫抖,那模樣仿佛托著的是整個大清皇室的未來。
“皇額娘,這便是內務府大臣呈上的奏折,里面詳細記錄了調查西洋醫館的經過與結果。”我的聲音平穩,卻難掩內里的期待,“兒臣擔心口述有所遺漏,還望皇額娘御覽。”
殿內,鎏金香爐里升起的裊裊青煙,從溥儀身側飄過。隆裕皇太后伸手接過奏折,指尖輕輕摩挲著封皮,發出細微的沙沙聲。我跪在地上,目光始終緊緊盯著太后,大氣都不敢出。燭臺上的火苗猛地跳動了一下,在墻壁上投下一陣晃動的陰影。
一時間,殿內只有太后翻閱奏折時紙張翻動的簌簌聲。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不自覺地攥緊了拳頭,指甲深深嵌入掌心。這份奏折承載著我推行西醫入宮的希望,關乎太后的康健,更關系到宮廷醫療革新能否邁出關鍵一步,能夠維護以后宮廷眾人的身體健康。終于,皇太后的目光從奏折上移開,我的心猛地一緊,靜靜等候皇太后的諭示。
隆裕皇太后指尖摩挲過奏折明黃封皮,緩緩展開內里密密麻麻的字跡。燭火在青銅燭臺上不安跳動,將奏折上的文字照得忽明忽暗。開篇是內務府大臣的詳細陳奏,上面記載著他們走訪的三家西洋醫館,以及從中挑選出的兩位西洋醫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一位醫師名叫威廉,身形高大,金發碧眼。內務府大臣馬佳紹英特意安排了三位因不同勞累致病的好友家的下人前去求診。隆裕皇太后目光掃過文字,讀到喬治在診斷時,借助聽診器傾聽病人心肺,又用細長的玻璃管抽取病人指尖血液進行觀察。用藥時,他開出一種名為“洋參精”的藥劑,搭配每日兩次的背部按摩。不出半月,三位官員紛紛稱精神大為好轉,睡眠質量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