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個中因緣
周業辰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把這事給主動瞞了下來,沒告訴父母,對外只說是自己不小心摔的。
然而,幾個十幾歲的少男少女,又怎么瞞得過人老成精的周家父母,尤其李文漢那養氣功夫,簡直恨不得把“他想打架”四個字寫在臉上。
也不知道李家姑姑查到了什么,當天就給氣得躺床上了,下午就遣人把這對姐弟客客氣氣地“送”回了娘家。
李文晴這些天一直在回想表哥說過的話。
做小,她爹娘知道了也只怕會打死她。李三勝和吳氏最要臉面,怎么可能容得自家女兒為妾?哪怕對方是位秀才老爺也不行。
何況,她的自尊,也容不得她如此委屈自己,哪怕是為了心愛的表哥。
可是,她舉目四望,忽又陷入茫然。
沒了表哥,她又該嫁給誰呢?和她娘一樣,嫁一個大字不識的泥腿子,然后一輩子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將自己活成最刻薄勢利的模樣?
她絕不愿如此。
李文晴哭了幾天,到最后,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為了什么在哭了,是為了一片昏暗的未來,還是為了這份無望的愛情?
她回憶著從前,她與表哥兩情相悅,婆母又是對她向來寵愛的姑母,嫁人生子,成為秀才夫人,幸福一生,這是她曾經所能想象的最安穩也最美好的生活。
可從前幻想得有多美好,如今現實就有多殘忍。
她終于后知后覺地意識到,姑姑對她再好,也只是基于她的溫柔懂事,和她是她親兄長的女兒的份上。
和兒媳沒有半分關系。
他們心目中的兒媳應該如李小玉一般,美麗大方,再不濟也應該像傅長寧那樣,飽讀詩書,既能紅袖添香,也能教養子女。而不是她這種,父母都大字不識,自己也不通詩書的農女。
遙想當初,李文晴見新來的養妹每天都去上學,私心里對私塾也不是不好奇的。只是吳氏心疼錢,只把弟弟李文漢送了進去。
可李文漢天生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學了沒一旬便開始逃學,死活也不肯去私塾了,吳氏只得依他。
卻也沒提過換李文晴去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