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承旨司
此時李獨霜已經(jīng)對這名吏員的印象大為改觀,意識到自己犯了官場大忌之后能迅速從受挫的情緒中脫離出來,抓住當下的重點,并簡潔高效地執(zhí)行,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你叫什么名字?隸屬于何司何房?”李獨霜不動聲色地詢問。
吏員正準備沉聲回應(yīng)時,一個清晰的聲音從旁邊傳來。
“仲孫獻,隸屬于承旨司知雜房。這位大人,仲孫通吏乃是樞密院為數(shù)不多誠心給我們這些外官們辦事的吏員,他總能找到給我們遞折子的機會,今日我等好不容易候到仲孫通吏的輪值,方才聚集過來排隊,平日你在樞密院可看不到這般多外官。他乃是外冷內(nèi)熱的性格,今日如有沖撞,還請大人莫要怪罪與他。”
李獨霜聞言轉(zhuǎn)身看去,卻是剛才被點到的鄆州鎮(zhèn)遠軍的趙參軍,竟是一路跟了過來,出聲維護。再看向仲孫獻,卻見他眼眶已然紅了,只是維持抱拳施禮的動作不動。
心中明了,李獨霜淡然地點了點頭,拿回了奉上的令牌,也不言語,徑直帶著吳佩甲往“吏房”而去。
方一進入吏房,喧囂之聲撲面而來,卻見一名通吏打扮的吏員正指揮三四名吏員在四五個閣架上翻找檔案典籍,稍遠處角落里則有兩三名通吏圍著一名緣史談笑風生,愜意地吃著瓜果,時不時還有大笑聲傳來。
李獨霜已然不耐,他不惜晝夜兼程地趕路,可不是把時間浪費在這里。頓時沉聲喝道:“本官點卯,吏房緣史何在?”
前一刻還喧囂無比的吏房如同被施法凍結(jié)了時光一般,全部停下了手中的物事,尋聲望來,卻見一名風塵仆仆騎行打扮的陌生人高舉著一枚“樞”字玄牌。
“樞”字玄牌!
那名緣史頓時扔掉手中瓜果,推開擋路的通吏,手忙腳亂地趕到李獨霜身前,肅然接過令牌,驗看一番后從旁邊閣架上取出一本厚厚的紅冊,翻開最前面新增的一頁,只見上面不僅展示了與李獨霜手里玄牌一模一樣的圖案,還有李獨霜的生平事跡,歷任官職,以及東府專人所畫的肖像圖。緣史對照一番后確定無誤,帶領(lǐng)反應(yīng)過來的吏房諸吏一齊施禮,口中唱道:
“上官到任,使我吏房蓬蓽生輝矣”
李獨霜擺擺手,接過令牌,示意緣史點驗吳佩甲的身份。此番回京,他通過座師運作,給吳佩甲新找了一個隸屬于樞密院直屬的禁軍身份。
只見緣史從另外一個閣架上取出一本藍冊,翻了十數(shù)頁后找到了吳佩甲的屬頁,不過畫面簡潔許多,也無令牌,只有數(shù)行小字顯示吳佩甲的軍功以及履歷,連肖像也無,只有數(shù)行蚊蠅描述其外貌。緣史念念一番后對照吳佩甲的外形仔細查看,在幾個關(guān)鍵描述點確認一番,繼而點頭,轉(zhuǎn)身從一個鐵箱內(nèi)取出一塊黑色令牌遞給了吳佩甲,轉(zhuǎn)頭看了一眼李獨霜,依舊帶領(lǐng)吏房一齊施禮,不過卻沒有祝詞。開玩笑,看在李獨霜上官的面子上施禮就算了,讓他們給一名正八品的丘八祝詞,說出去要被人恥笑的!
吳佩甲倒是無所謂,眉開眼笑地接過令牌仔細端詳,只見正面刻有察糾二字,右下角則小字刻示了“宣節(jié)”,翻過背面則陽刻了一頭獬豸神獸,象征公正,很形象地代表了吳佩甲此時的身份:樞密院直屬,負責調(diào)查將領(lǐng)克扣軍餉、查驗軍功的秘事官。
待吳佩甲點卯完畢,知機的緣史就吩咐一名通吏引領(lǐng)他到位于樞密院西北方的秘事局去報到。這里也潛藏了一份規(guī)則,一般的秘事官到任通常是由典吏帶領(lǐng),此番吏房卻派了一名通吏,正是明擺著告訴秘事院,這名新來的秘事官乃是承旨司的“要人”,無形之中就幫吳佩甲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李獨霜沖著緣史點了點頭,算是承情,正待離去時卻聽見一陣清朗的笑聲自背后傳來。
“我原以為李大人最快也要初六,卻沒想到初四就到了,不愧是平盜匪、定商稅的能臣,下官自愧不如。”
雖然口中表示自愧不如,但聽起來氣度儼然,毫不自矜,渾沒有慚愧的意思。李獨霜瞧見來人身著六品官服,腰間佩有一塊同樣的“樞”字玄牌,國字臉上泛著微笑,隨意地拱手一禮算是打過招呼,緊接著自我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