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做個假設
“這樣……”許意遲若有所思,少頃擰噠著身子又往茶幾那邊湊了湊,“那那那,前輩,您說那個改良和創新產物本身未必足夠專業的話……那這些產物,及制作出了這些絨花的手工藝人,他們還能被視為絨花技藝傳承中的一部分嗎?”
“還有還有,按照您這個說法的話——這么多人經過一層一層的自然篩選與淘汰挑揀下來,最后被剩下的、真正能成為正兒八經非遺傳承者的人會不會太少了呀?”
“不會的,小許,你這里有個很明顯的思維誤區。”楊雁安搖頭,“那就是,人一生的興趣愛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br/>
“起初瞧著不喜歡的東西,沒準后來的哪一天就突然喜歡了;開始看著沒興趣去仔細了解的技藝,也說不定某一日就會變成自己賴以安身謀生的手藝?!?br/>
“小許,這里我還是拿‘絨花’這個剛給你講透了的東西舉例?!?br/>
“華夏目前共有十四億人口,而網民規格則達到了億,占比近乎達到了八成。”話至此處,小蘿莉語調微頓,“我們假定這八成的華夏人里,約莫有一半的人曾在網上沖浪或追劇的時間,刷到過有關‘絨花’的消息,知道了華夏擁有‘絨花’這么一項非遺?!?br/>
“那么到這里,單‘絨花’一詞的傳播率,就從原本的‘幾乎默默無名’,變成了在華夏近四成人的面前‘刷了臉’,混了個‘眼熟’。”
“而在這刷到過有關‘絨花’消息的五億五千萬人里,我們再假定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對絨花產生了好奇,并有意對之進行初步嘗試——這就是五百五十萬人。”
“剩下的步驟我們同樣按照相同的比例往下換算下去——五百五十萬人通過各種渠道初步了解并嘗試體驗了絨花的簡化版制作方式,其中百分之一的人就此對該工藝進一步生成了穩定且持久的好奇,這里還剩五萬五千人。”
“五萬五千人再取百分之一是五百五十——我們假設有五百五十人在正式了解過‘絨花’相關文化技藝后,仍舊愿意繼續向下學習、研究更傳統正規的制作工藝,或改良、革新已有的題材與技術。”
“那么,曾經僅有十幾乃至個位數傳承人的非遺絨花,演變成如今擁有五百余位潛在傳承人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