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受過
宋知章心中有事,喝得滿面紅光,下人恭敬遞上書信,他只看了一眼,便揮開書信,醉醺醺道:“洵?我不認識叫洵的,這人連全名都不署,也敢給我寫信?”
他不耐得朝下人揮手:“走開,不看。”
倒是府中文人先一步看見了小銀錠,壓下宋知章:“宋大人,等等。”
他取下那枚銀錠,捻在指尖,摸到了銀子背面陰刻的‘吉’字,字體雕琢細膩,花紋也紛繁復(fù)雜。
那文人頗有幾分見識:“宋大人,這銀子出自宮廷,您還是讀一讀信吧。”
“宮廷?”宋知章狐疑:“我在兩湖任職已久,不曾有宮廷的朋友。”
他取過信件,心中有點不以為然,京城里當(dāng)官的自有一套寄送文書的方法,從沒有這樣托驛館送來的。
宋知章展開信,將厚厚的一踏紙抖平,瞇起眼睛:“我看看這是寫了什么……”
看著看著,宋知章的眉頭越擰越緊,將信紙攥在手中,他一張又一張地翻過,坐姿不自覺的端正起來,連酒也醒了一半。
府中謀士好奇道:“宋大人,這寫了什么?”
宋知章卻不答話,只看著那書信,謀士便湊了過去,剛
()好看到書信最后一頁,他皺眉:“這人的字倒是狂放不羈。”
江巡避著王安寫信,很趕時間,前頭幾頁工工整整,最后幾頁則龍飛鳳舞,及其狂亂,用墨水涂抹了好幾處錯誤,烏漆嘛黑的,不怎么美觀。
平常見到了這種文書,謀士是不屑于去讀的,今日他卻興味盎然,就這宋知章的手細細起來。
幾千字的篇幅,江巡簡明扼要的陳述了后世兩湖的水災(zāi)旱災(zāi)問題和治理方法,包括什么地方需要退耕還湖,什么地方需要修渠,什么地方要警惕河流改道,事無巨細,一一點出。
這些部分都出自后世的史料,兩湖郡水患期間換了二二十位知府,誰做了什么,哪些措施有用,江巡如數(shù)家珍。
再然后,他交代了災(zāi)后的治理工作,這一部分同樣借鑒了后世的經(jīng)驗,包括災(zāi)民的安置,糧食的發(fā)放,所需的銀錢等等等等。
最后,江巡甚至根據(jù)歷史上小冰河期的走勢,預(yù)估了兩湖接下來暴雨旱災(zāi)的時期和程度,要宋知章早早修渠,引水,甚至于該這么修渠,怎么引水,他都一一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