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細耕良田收獲滿,勤工務實換天地
又是一年春天到,百里良田耕作潮。土豆仍裝錢袋子,鄉親有空打工潮。清新的東風,吹醒了朦朧的大地,而串門聊天的人們,知道新風又來了,吹遍了整個村子的每一個角落,是今年的洋芋地可以種\"起壟\"洋芋,這種耕作的洋芋體形圓滑,白凈淡雅,是商品洋芋的佳品,因而產品價格可以高出其它洋芋一倍多,另外吃起來柔綿香甜,口感極好,因此,大家決心種起壟的,目的還是讓地里產出寶貝,讓自己的\"錢袋子\"鼓鼓的,讓家里的生活更上一層樓。
起壟的最好的工具仍舊是四輪車,帶上一片鏵,左右各翻兩鏵,壟起高70公分,板面60公分的\"壟\",表面鋪上薄膜,一條條筆直的壟行列整齊,層層疊疊的印象如規整的隊伍,匍匐前進,蹲步穩重,深深地貼在這一片工筆畫,超脫自然的方方正正,儼然是哺育人們的形容。
地耕作的如此精細,路數是如此的微妙,大家尋覓著田野的珍寶,用汗水換來未來的瑰麗。
開始種植了,大家探討了合理的密植,這和種平膜洋芋的方法差不多,只是耕作細微罷了,但是大家不厭其煩地進行了有效方式,真是\"阡陌寄希望,民心附所規。鐵牛豐田露,心興伴所依。″
起壟洋芋壟斷水不能超過頂膜面,盛水供養有限,最怕旱了莊稼,因此,灌溉周期須縮短,黃書記找到劉琴,劉琴很爽快的答應了,尋求解決問題的路數,鄉親們不再有過多的擔心,目的穩打穩戰,想著突破這\"錢蛋蛋\"以往的威力,打開經濟大門,讓鄉親們的收入更上一個新臺階。
大家今年農活干得特快,種植完畢,急匆匆地投入了劉白高速(我們村到白銀)的建設中,鄉親們大都在收費站干活,日工資盡管只有20元,可是鄉親們一個個遍布于拉用,土方,混凝土,石料推進中…
看吧!主體樓的地基開始了,一輛挖掘轟鳴起來,伸出一只長長的手,一把又一把地抓,一層又一層,層層被抓空,而我和愛人,二壯哥和巧珍姐各自提著一把鐵鍬進行\"壁間構造\"修理,目的是能夠自然安置模板和框架。
挖掘機繼續工作,我們緊接著修理,挖掘機極端靈活,我們也極其周到,聞機器轟鳴,望周圍百米坑槽,知萬丈高樓平地起,喻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技術員和公程監理是一座高樓的骨干,技術員做了認真細心的測量,計算,然后給工程進展人員做了整體命令,而這樣細致入微的講解,就是一種命令,又是一種責任,這種動機啟發著大家一種力量,對工程進集中去實施,從而\"責任是生命線\",身體出流汗,掙錢奮斗干。而工程監理,給大家講解了工程的質量要素,他們講解到\"工程鐵打漢,質量是關鍵\"。
這樣,一項工程,大到一把手,小到一民工,總是時時刻刻不忘\"質量的責任\",開始了轟轟烈烈地大樓建設。
我和愛人,二壯夫婦四人參加了土方建設,真是:只管流汗筑高樓,堅持不懈興致求。
余夢父子開著一輛農用車,只管框架材料拉運工作,真是:不怕千回跑,干勁更加油。
章麟駕駛一輛\"紅兒馬\"翻斗車,搞土方,沙料,石子的運輸,當然,其間需要更多的車輛一齊運料,不過他是\"頭兒\",材料員只認準他一個人,真是:萬馬奔騰聲勢大,秋來沙場弓箭發。
王力和小五帶領一隊人馬,將\"鋼筋\"之類承包下,真是:千錘百煉筋骨牢,只愿精神勁火燒。
挖掘機挖了兩天,樓房的地基才挖好,于是就開始了地基的支模板和綁鋼筋地座工程,看吧!大伙一個個像求食的螞蟻,搬起一座又一座山,大伙一個個像覓食的鳥兒,懸翔著,一個個超越在這片豐盈的天空。
我此刻問自己,這一片熱鬧的土地上,將矗立起一座高樓,像山,脈動著每一個打工者的精神,我推著一車車土,像是一只螞蚱在跳動,跳呀!跳呀!即使一點微薄的力量,也足以履行生命的約定!
八天,十天,半個月過去了…
樓房的框架基本完成,我們天天往返在這條以前本無路,如今常往返的小道路,付出了汗水,卻也掙了一些錢,心里也蠻有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