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第四百一十二:晶體培育
哪怕沒有獲得腦海中神秘晶體這個金手指,周瑜醉心到互聯網產業發展,也清楚的知道一個事情,那就是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不斷發展,不論是夏芯國際還是因特爾、臺積電、高麗韓星半導體這些一線半導體芯片代工企業,還是那些二三線半導體芯片代工企業都不會嚴格按照物理上的距離來定義芯片制程。
比如5納米芯片制程工藝并不是代表這個工藝制造出來的芯片是5納米的程度,甚至單輪物理定義的話,很多個位數納米芯片工藝制程的物理長度都在十納米以上。
企業定義不等于物理定義。
所以每個代工企業標注的工藝制程芯片,在相同制程下,都有不同的優劣。
拋光項目負責人李毅風,在講完之后,也是感慨道:“隨著半導體芯片的工藝發展速度加快,以后單面拋光肯定無法滿足更小線寬的要求,所以我們在對線寬為~μm的300mm硅片的加工中進行了特殊的雙面化學機械拋光,雖然會增加加工時間,但是對硅片的平整度而言,卻是一種更大的提升。
只不過雙面拋光看似簡單,我們在設計研發的時候,也發現要使用不劃傷和不污染背面的操作技術及解決正反面辨識困難等問題,如果不是董事長您提供的技術文件,恐怕我們現在還琢磨著單面拋光,到時候夏芯國際可能會礙于面子答應接受我們的工藝,但肯定會被那些工程師嘲笑我們距離臺積電還有很多代的差距。
他釀的,我最看不慣那群人眼高手低的樣子,明明就是承接的別人的工藝,只不過運氣好,被阿美瑞克的資本選中而已,曹,為洋鬼子工作,他們還甘之如飴。
真他釀的下=賤。”
嗯?
明明前面還是斯文的工程師,講起技術來還有一種踏實的優秀感覺。
但是提起臺積電和夏芯國際的某些工程師,李毅風居然還會爆粗口?
周瑜以前只是知道這位李毅風的履歷和專業素質都非常優秀,可以勝任這個崗位,平常工作當中也只是有工作上的交流,并沒有在生活中有太多溝通。
不過他也理解對方的這種略顯反常的情況,畢竟之前將這些半導體項目分發下去之后,這些位研究人員雖然可以掌握豐厚的研發資源,但其實肩膀上的擔子都非常的重,并且在研發過程中還一直在找其他朋友、師兄弟、以前老師們要人、要設備,甚至是大半夜把自己以前的老師打電話給吵醒,只為了一些靈感交流。
這些出格的事情都發生在壓力重擔之下,而現在壓力解除了大半,自然很多人都會在放松之后,有些特別的舉動。
周瑜這么自我安慰著,但是他并不知道,在他離開之后,李毅風卻在憑空低聲怒罵道:“真是biao子yang的東西,勞資現在也要成功了,上億的項目,你懂嗎?!”
“曹,什么玩意兒,還想要我的論文署名,滾!”
“啊啊啊!!!這個設備精密度提升上來了,以后必須要研發更高端更精密的機床,不能再這么渾渾噩噩的用這種機床了,丟臉!!!”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當初在祖墳和父母面前、樂山大佛腳下許的愿望成功了,在距離拋光工藝成功的幾天之后,晶圓培育項目的負責人李明偉,用內部電話打通了周瑜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