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強強聯合?
不論什么行業,只要走到高端、頂端,都會發現處處都是人脈。
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研領域不論是東西方,之所以會有那么多學派,就是因為名師會帶學生,進而將這種關系拓展開來。
當然,這么其樂融融的氣氛,也是畢亞迪高層有意營造。
大夏新科需要畢亞迪的產品供應,畢亞迪又何嘗不渴求大夏新科的優秀技術和產品呢?
早在大夏陰歷2005年的時候,王船夫就開始琢磨著搞半導體項目,并且身體力行組建團隊,研發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
有了些許技術底蘊之后,立馬花錢收購中緯半導體晶圓廠,經過多年蟄伏,畢亞迪公司內部已經有一個宏偉的計劃,那就是建起一個從芯片設計到晶圓制造,再到測試、封裝的完整產業鏈。
雖然設計的芯片還是車規級別,幾百納米到一百納米,完全沒有智能手機高性能CPU那動輒十幾納米的技術難度大,但敢進入這個產業,在零幾年的時候,已經是大夏聯邦本土企業當中屈指可數的存在。
而大夏新科呢?
別說是在大夏聯邦本土的半導體產業領域當中,大夏新科影響力如何,哪怕是放到藍星全球半導體產業,大夏新科也是一個可怕的集合體,高性能芯片設計、半導體工業軟件開發、半導體設備制造,都是大夏新科的優勢項目。
如果不是光刻機需要的工業項目太多、太雜,新科半導體甚至已經可以自研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光刻機零部件。
大夏新科想進入造車行業,賣新能源車。
畢亞迪又何嘗不想啃下半導體產業,把自家公司的全產業鏈能力發展最大化?
也只有強強合作,才能夠實現交易的公平。
也只有各取所需,才能夠保證合作進行下去。
很快,行業內就在流傳大夏新科和畢亞迪公司合作的消息,并且傳的是有板有眼。
像畢亞迪公司和大夏新科將會交叉持股,以換取各自需求的技術。還有人說大夏新科斥巨資,將要收購畢亞迪的眾多技術部門,然后將剩下未收購的部門整合成為一家新公司,而原來的畢亞迪公司將會開始退市流程。
這謠言越傳越兇,甚至已經有大夏聯邦官方的工作人員,找到大夏新科和畢亞迪公司高層,詢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