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他所料,夏芯國際也轉發了新科集團的全場景發布會動態,并且還在隨后的動態中,表示這是親密無間的合作成果。 “靠北哦,你們夏芯國際就是舔著新科集團的臭抹布,撿這些便宜,讓你們鉆空子了,淦!還5納米!“ 納米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單位,在半導體芯片上,幾納米就代表著芯片上的晶體管的尺寸。晶體管的尺寸越小,越方便植入芯片中,而得到的芯片會越強大、運行速度更快。 但與此同時,芯片內部晶體管的尺寸越小,制造工藝的難度也就越大,甚至現在包括夏芯國際、臺積電、韓星電子集團在內的中高端芯片代工廠商,已經無法用真正的物理尺寸來宣稱自家的芯片制造工藝是多少納米。 在10納米工藝制程之后,所有芯片都無法做到“名副其實”,每家廠商的納米制程,都是該廠商的工藝代號之一。 數字越小,肯定是越先進,但并非真實物理尺寸。 通過芯片性能的測試,現在業內已經將同納米制程工藝的芯片代工技術優劣,排出了名次。 夏芯國際當之無愧的第一,臺積電第二,高麗韓星電子集團則是坐在了第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