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朋友們
斯坦福大學設計的直線加速器中心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就是目前藍星全球最長的直線加速器。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環形的粒子加速器,其實也就是直線型粒子加速器的變種。
粒子加速器誕生的時候,最初始狀態是直線型,直線型加速器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盤荷波導內的微波電場來加速帶電粒子,微波工作在行波狀態,理論上說這種結構是可以無限提高粒子能量的,只要不停地級聯相同的加速單元。
而環形加速器則是帶電粒子的運行軌道在一個封閉的環內,這樣可以減少加速器的體積,且粒子可以在環里被逐漸積累,所以通常這個環叫作儲存環。
其工作原理簡單地講就是粒子在儲存環里一圈一圈的轉,但每轉一圈就經過一次高頻腔),控制腔內電磁場使每次粒子到達時都恰好為前向軸向電場。
如此情況,粒子就相當于每次經過高頻腔就被向前“踢”了一腳,也即被電場加速了一下。
只不過粒子的劇烈環形運動必然帶來同步輻射,這對于以最大效率加速粒子為目的的實驗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因為這會導致粒子加速工作中,有許多能量會被損失。
而對于光源粒子的開發來說,最需要的光束質量優秀的輻射來探測物質組成成分,而環形加速器的“劣勢”,反而成了優勢。
只不過研發半導體產業的那些特殊材料,又需要用到直線結構的粒子加速器。
所以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新科半導體只能“兩樣都要”。
而蓉城市的天府平原,又恰好能夠滿足這“奢侈”的要求。
甚至因為此時的蓉城市局還沒有學會“劃圈層大環城”,所以這些偏遠地區的平原土地征收起來,還特別便宜。
在工地上,青木大學的鄒王振教授看到了西工大、哈工大、輔旦甚至還有夏科大、京兆大學的“老同行”們。
雖然工地上的設備掀起的風沙并不算大,但在看到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相聚在一起之時,鄒王振還是眼角濕潤了。
西工大的物理學教授劉向建,看到老朋友的眼淚在滿是風沙的臉上洗出了兩道淚痕,不由得開口笑道:“老周你不是乖乖孩子嗎?怎么跑到我們這里來吃灰了?”
鄒王振看到劉向建那略顯黝黑的臉龐,想起對方幾年前還有些白的膚色,也是擺擺手,笑著說道:“霍金認為,粒子加速器是咱們人類擁有的最接近時間機器的設備,這么重要的東西,如果能夠吃吃灰就可以看到,那我希望我能天天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