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財產觀念
人們形成占有和財產觀念,也就是私有的觀念,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財產有了主人,有了歸屬,就有人珍惜,有人愛護;使財富得到充分的利用。有了財產私有,就有了人們為了獲得和積累財富的不懈地努力。就有了個人不滿足地獲得財富的追求,于是,社會財富也就豐富起來;于是,這個社會也就越來越得到發展。
其實,不滿足的追求和獲得個人財富所形成的合力,正是我們這個社會不斷前進的源動力。
但是,占有和財產觀念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同樣也是為了追求財產,也會誘使人們去不擇手段。甚至為獲得財富而干壞事,為利己而去做損害他人和群體的事。
于是,有人便認為,追求和獲得財富會成為萬惡之源。進而認為,個人只有忘掉自己的私利,個人只有停止對私有財產的追求。人們才可能不去干那些壞事,才可能鏟除由此而生成的種種罪惡。
其實,這些人肯定是錯了,因為人是不可能沒有私利的。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也不可能不努力去謀取私有財富。
統治者為了維護不合理不公平的制度,比如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也會極力鼓吹和誘導人們忘掉個人利益。因為人們越是不計較個人利益,就越能夠接受和忍受施加在其身上的不公平。
于是就有了種種為這種統治服務的宗教和學說,比如:摩西九戒、禁欲、克己……
有毛病的是那些不好的謀求私利的行為,而不是謀求私利本身。一個人吃飯可能噎著,難道能因噎廢食嗎?
恰恰相反。一個好的、有活力社會,會努力的為人們謀求私利的行為積極的創造條件,為謀求私利的行為開拓道路。同樣,一個好的社會。也會嚴格規范人的行為,把人的行為,盡可能規范在規矩的范圍之內。
也就是說,每個個人,都可以盡力去謀求私利,只是必須通過正當的途徑。
就如同我們對水流一樣。水在渠道里可以盡情流淌,但水也只能在渠道里流淌,因為沖出堤壩就會泛濫成災。那些主張讓人們忘掉私利的人,如果不是無知,也只能是別有有心。
也正是因為這個村里的人還沒有形成私有的觀念,所以,在這個村里,有史以來也就沒有出現過偷竊行為。
所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在別處或許是理想狀態,而在這個村曾經是真實的常態,真的。
但是,現在不行了,因為這個村里發生了偷竊。
在這個村里,如果誰家有多余的東西,或者說是自己一時半會用不著的東西,如果別人有需要,只管拿去就是。和不和主人打招呼,也是無所謂的。
就算東西的主人不在家,擅自拿走也不算什么毛病?
但是,有一點是必須的,事后,必須要將此事告之主人。
當第一個人家說自家丟了東西的時候,大家還都不太相信,認為是有人有需要拿走了,只是事后忘記了言語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