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龍宮”
從邙海邊境站到納銀邊境站,也就是偭北K族地區出入口,差不多80公里。此行任務是接回境外行動組“重傷員”。
那時路不寬、也沒有柏油路面;路上汽車少得可以忽略不計,包括拖拉機。
翻過一座1000多米高大山,下到一個狹長T族壩子——姐紡壩,就走了40公里、一半路程。按原計劃要在這里“松包袱”,當過兵的都知道是什么意思,進入行動就沒多余時間,有包袱也得憋著。
車隊轉進壩子的一個叫弄溪的寨子,這里有姐紡軍墾農場的一個分場,原因只有一個,附近只有這里路邊才有公共廁所。站上的官兵每次出來第一站,都會到這里“松包袱”。
就這里,川油子曾經也能整出事。一次灑完拉完給公共廁所取了個綽號:諧音“龍宮”,表面上還蠻雅致,實際上是暗指別人是“農工”。
當時都穿一樣軍裝,農場是整隊拉過來屯邊屯田,慢慢對待上和現役軍人有了差別。這是沒辦法的事,但心里有時也有不平衡,特別忌諱別人叫農工。
但那家伙,每到進大門時就故意大聲吆喝道:“走,到龍宮那里拉屎去……”
剛開始幾次,被搶警衛也沒聽出其中含義來,還熱情歡迎光臨;因為方言不通。
久走夜路必遇鬼,慢慢的被農場知青、還是他老家來的,聽出毛病來點了水。
當時知青正在大返城階段,由于種種原因,還有不少還沒能走。譬如,工作沒落實的,著急慌慌跑回去沒地方領工資。在這邊等著家里幫聯系工作,好歹還是農場職工,每月有固定工資。
“師傅、沒對哦?那蝦子剛才在罵我們哆嘛?!?br/>
“小兄弟,你想多啦。龍宮多優雅、高大上,比起錦城的茅房、茅施好聽多了,那個好土氣嘛?!本l大叔拍拍對方肩膀,諄諄安慰道。
知青一把刨開對方的手,毛了:“你懂個錘子哦!那個‘龍宮’跟‘農工’說出來有啥子區別,還歡迎光臨、瓜求了嗦?……”
“不要激動,先聽我把話說明白。雖然大叔家窮從小沒有文化,但不影響上進心啊?對不對?”
知青懵圈了,這哪跟哪呀?
“說出來也不丟人,這幾年大叔晚上沒事都泡在業余夜校,雖然進步不大、始終停留在拼音這個階段,但多少還是搞明白幾點:‘龍’的生母是‘L’,‘農’的生母是‘N’……”大叔咧起嘴舌作發音:“那都不是一個媽媽生的,這一點確定無疑……”
“生”、“聲”不分,確定個毛線。知青被大叔的文化水平和執著徹底整崩潰,無言以對、只有以爛為爛道:“在川話方言里面,‘L’和‘N’都是一個媽生的,或者有一個是她大姨生的,所以沒啥區別。”說完就跑去喊其他知青去了。
知青為啥這么大的仇恨?原來惹事精和他們是一個中學的,那小子逃避下鄉當了兵、過來顯擺不是一次兩次,現在還編起圈圈過來撰,妖氣太重、不是討打呀?正好又遇到返城不順,不干活睡懶覺沒人敢管,還養出了起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