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夾 擊
就目前藍軍特能行動大隊實力來說,對付2個主力山地野戰旅完全不費力。藍軍作戰參謀部對雙方實力比評估為1:50。這樣算下來藍軍400特能行動大隊官兵,能對付2萬名主力山地野戰旅官兵,而對方2個旅滿打滿算才1.2萬人。優勢比超過2:1。
為什么實力比定為1:50,因為主力山地野戰旅其中的山地優勢,比普通戰士高出一截,最多能達到外軍特種兵的一半。
所以石鼓彎一戰,對方真正的大禮,就是愚蠢、沖動地分割自身鋼鐵戰隊。這也是演習總指揮部的共識。
再一個共識是:由于野戰軍參謀指揮部思想固化、過分迷信鋼鐵組合,致使開局被動;加之對藍軍的過分輕視盲目冒進,造成洱州主力山地野戰旅基本被打殘的事實。
最重要的共識是,從野戰軍總部下來這幫參謀身上,看到機關作風、社會風氣,已經嚴重銹蝕軍隊的肌體。
演習進入第二階段,雙方在橫斷山脈下段區域內外僵持,藍軍不出來、對方也不敢冒然進去。
但這種表面上的僵持對藍軍有好處,既然要把橫斷山脈區域作為主戰場,少不了有大量的活要做。
彩云高原內是橫斷山脈的中下段,最大特點是三條江并列從北到南齊下,成為世界奇觀。從西到東排列為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每條江都不簡單。
怒江在二戰時,島國為抄華夏西南后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硬生生就是被怒江擋住進不過來。瀾滄江一路從喜馬拉雅高原穿過彩云高原南邊,從東南亞直入大海。金沙江即長江上游,也是經過石鼓彎后慢慢向東而去的那條大江。
藍軍此時進入的橫斷山脈區域,準確說應該在瀾滄江和怒江夾角內外;中心活動地帶在夾角之內。
這個夾角從北到南的迪州、傈州、永州呈喇叭型展開。其間溝壑縱橫、水流支系切割,交通極為不便。
不要說對方敢不敢進來,而是很多地方根本就進不來。藍軍卻不同,所有機械化運輸工具,都是小型化改造后的。在工兵協助下4噸重的農用接車過得了的,他們都過得了。
加之當地植物繁茂,很多工程材料都能就地取材。最后真正能進去作戰的只有山地作戰部隊。其實山地作戰也僅是個廣義概念,真正到了橫斷山脈這個區域,山地作戰又完全是另一個概念。這個時候更顯宋金行動大隊特能的不凡。
從彩云高原南部過來的主力山地野戰旅,是前些年經過實戰的部隊,有著良好傳統戰斗精神素質。
接到野戰指揮部命令,大舉從永州、傈州一線從南到北攻擊前進。開始還是來勢兇猛,步坦結合,步炮協作,還有武直助攻,進軍速度超常。
野戰指揮部每日捷報頻傳,很快就向北推進到150公里,超過該區域500公里的四分之一。
遺憾的是總沒能與對方交上火,也就是藍軍根本沒露頭。盡管作戰參謀部反復強調光是進度沒用,一定要重視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的重要性。哪怕打不過對方,也要纏住……
一線作戰軍官感覺怎么怪怪的,一路上來都沒有藍軍,叫我消滅誰呀?老說纏住,自己纏住自己嗎?在這種人的胡亂指揮下,難怪洱州旅會敗得那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