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宋閥分歧
下南洋!跑馬圈地!
這個想法,差不多早在五六年前的時候,他還在竹花幫里一文不名的時候,便已經在楚天秀心里了,而這個想法的出現,不僅來自于揚州江畔那絡繹不絕客商船隊,來自這個時代的造船技術,更緣于他前世的歷史學知識。
如今的南洋一帶,不管是呂宋島(菲律賓),還是馬尼拉(印度尼西亞),都還只是一些蠻荒之地,上面只有一些野人部落,或是極為落后的古國而已。唯一值得稱道的,恐怕僅僅只是位于巨港(位于后世印度尼西亞)的那個號稱“東西千里,南北四千里遠”,但實際上頂多也就只有上萬既無鎧甲,也無鐵器的土著兵的三佛齊王國,以及剛剛被隋朝狠錘,已經被滅國一次的臨邑國罷了。
真的,你要是讓楚天秀越過大西洋去打羅馬帝國,那是扯淡。極盛時期的古羅馬帝國的軍事力量,那可是完全可以跟盛唐掰掰腕子的存在,但要是收拾沒有多少軍事力量,新手村一般的南洋諸國,那還真是跟唾手可得。
說到底,中原勢力之所以沒有占據東南海域一帶的那些土著國家,不是因為中原歷代皇朝的力量不足,而是中原固有的那種內圣外王的“大陸思想”的緣故。若是中原王朝的諸侯動些心思,那么就算是平庸之人,也能在運輸工具(船只)和兵器具有碾壓性優勢的情況下,盡滅東南諸國,割據封疆。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
在大部分中原人眼里,那些地方只是無足輕重的蠻荒之地,但在楚天秀眼里,那確是完完全全的寶地。別的不說,光是存在于東南亞地區的香料群島上的花椒,胡椒等香料,就足以讓楚天秀賺個缽滿罄滿。
更不要說,若是占據了那片土地正處于東西方海上交通要沖,最利于進行轉口貿易,只要用心挖掘些,那么怕是每年都能輕輕松松賺取幾個相當于楊工寶庫內所有財寶綜合的龐大財富了。
不過楚天秀的地盤位于長江出海口,方才剛剛拿下瀛洲(舟山群島),夷洲(臺灣)的一角土地,作為自家的據點和地盤,目前只是有個諸侯雛形罷了,若是不用心經營個三五年,實在難以將手臂伸到萬里之外的南洋諸國,所以他現在雖然極力將自己的勢力向南洋發展,卻也有些鞭長莫及。
這樣一塊易得的大肥肉,自然早就成為了楚天秀的禁臠,絕不容其他人輕易的染指。
若非經過這兩個的相處,使得他算是徹底了解的宋缺,將他真正的當成了自己的師父,否則哪怕他清楚,若是自己可以借助勢力位于中國最南,并且曾經在海上有不小勢力的宋閥的力量,那他未來開發南洋的速度必然會快上三倍都不止,他也根本不會將這個打算跟宋智分享。
“師侄的想法不錯,可是兵者,乃生死存亡之大事,不可不察。海上的天象風云變幻,危險無比,說不準只是一場天變,就會讓一支龐大的水師艦隊傾覆。老夫的膽子固然不小,可也真難以坐下這個決定,也下不了這個決定。”宋智的眼睛微瞇,沉吟了片刻之后,忽然苦笑著說道。
宋智身為嶺南宋閥的第二號人物,宋閥中有名的智者,自然不會對南洋一無所知,不會認為那里只是一片純粹的蠻荒之地,他以前之所以沒往南洋的方向琢磨,僅僅只是因為思維定式的存在罷了。不過在他認真思考一番之后,他固然明白楚天秀的這個計劃,堪稱是一記國手妙招,
但卻偏偏不是現在的嶺南宋閥所能做到的。
楚天秀朝著宋智的眼睛微微注視了片刻,發現他的眼里并不半點膽怯和畏縮,反而充滿了無奈之后,心里只是稍微琢磨,便頓時了然。
宋智的確是位于宋缺之下的宋閥第二號人物,但卻并不意味著,只要宋缺不說話,宋智便可以隨心所欲,完完全全的指揮宋閥,就事實而言,宋閥內部存在著一股遠超于宋智這個主戰派,一心想要覆滅大隋,將宋閥發展為天下第一閥的人物的力量——
主和派!
這個派別,乃是因為嶺南在宋缺被隋朝皇室奉為鎮南公,享受了二十多年的和平之后,方才誕生的,這個派別的主要想法,便是希望宋閥偏安于嶺南,盡享太平生活,不要過分的介入中原的戰亂和爭端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