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手法復位
金永浩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后庭,確信痔核的確復位成功,這才小心挪動了一下,側身躺著,不敢馬上起身,因為他擔心痔核還會掉出來。
許純良道:“老金,你的情況有點嚴重啊。”
金永浩道:“上次找柳大夫看過,差不多都快好了,這一過節聚會太多,沒管住嘴,結果又復發了。”
許純良道:“柳大夫治療痔瘡的方法都是跟我爺爺學的,其實我們家有從不外傳的獨家秘方,你這種狀況還是可以通過中醫徹底治愈的,不過我沒有行醫資格證。”
金永浩眼巴巴望著許純良:“許鎮長,您能不能幫我治療一下?”因為剛剛親身體會了許純良的復位手法,金永浩已經斷定,在手法方面許純良比王康柱厲害多了,什么行醫資格證?根本不重要,看好自己的病才是最重要的。
許純良道:“你就算開刀預后也不會太好,要是相信我的話,我可以幫你針灸,但是不能在這里,得去你辦公室,也不能告訴其他人。”
金永浩被痔瘡折磨了好幾年,之所以會越來越嚴重跟他自律性不強有關,跟他害怕手術治療也有一定的關系,現在聽說可以徹底治愈,當然想嘗試一下,至于保密方面他絕對可以做到,又不是啥光彩的事情,因為這件事他已經夠丟人了。
金永浩又躺了一會兒,等癥狀緩解之后和許純良一起去了他的辦公室。
許純良也不是樂于助人,只是他想在開肛腸醫院之前,測試一下過去搜集的秘方,金永浩無疑是一個合適的對象。
二白穴是治療痔瘡的主穴之一,在金永浩嵌頓急癥期對二白穴進行了按摩,幫助他將痔核順利復位。
痔瘡是臨床上一種最常見的菊部疾病。在中華傳統醫學中也有大量的文獻記載。
早在夏商時期,痔在甲骨文中,就有記載。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最早闡述了痔瘡的主要成因。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說: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
秦漢時期,在《五十二病方》中,將痔分為四類,首先描述了痔瘡的癥狀和痔瘡的結扎術。《神農本草經》中,有五痔病名,首載治痔瘡藥物21種,晉代《針灸甲乙經》系統闡述了針灸治療痔瘡的療法。
隋唐時期,對痔瘡的認識更加深入,《諸病源侯論》中,詳載了五痔(牡痔、牝痔、脈痔、血痔、腸痔)的病名和證候,并增加了氣痔、酒痔。
《備急干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又在七痔的基礎上,增加了燥濕痔、外痔,分為九痔,并詳細介紹了其治療方法。《外合秘要》除將痔分為九種外,又將痔分為內痔和外痔,比西方醫學論述內外痔早一千多年。
針灸治療痔瘡,首選次髎穴下針,與上髎穴相對為次也。髎,孔隙也。該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在髂后上棘與后正中線之間,適對第二骶后孔,以毫針直刺1-1.5寸,施針的目的是減輕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地部水液的壓力,與西醫病理不謀而合。
再選承山穴:承山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和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為腿部轉筋,菊部疾患的常用效穴,古時候就配大腸俞穴治痔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