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一切正常
按照東州方面的提議,新醫院將由東州市中醫院,東州傳染病院和資方共同參股,資方也會占百分之七十的股權。
夏侯木蘭雖然從事醫藥產業多年,但正式投資醫院還是第一次,所以得請經驗豐富的顧厚義來指引方向。
顧厚義也沒想到自己在退下來之后又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顧厚義向夏侯木蘭推薦了高新華,一來高新華是他過去的老部下,二來高新華在長興醫院過去就負責基建,現在高新華雖已二線,但是身體狀況完全可以勝任建設新醫院的工作。
關于醫院以后的主營方向,他們參照了許純良的建議,新醫院會以中醫為主。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是因為西醫這個賽道已經擁擠不堪,東州市內各大三甲醫院都以西醫為主,就連東州中醫院目前也是掛羊頭賣狗肉,中醫診療收入只占了醫院的一少部分,當然這和國內醫療的大環境有關。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醫不斷被污名化,上級部門對傳統中醫的保護和教育也缺乏認知,導致中醫的影響力不斷減弱,而西醫趁此良機蓬勃發展起來,迅速占領了國內醫療市場。
許多有識之士很早就意識到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紛紛獻言獻策,上級部門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對中醫中藥的扶植力度逐年增加,可惜收效甚微。
其實當一個行業必須要政府扶持的時候,這個行業就變得岌岌可危了,擁有悠久歷史數千年傳承的中華醫學在最近幾十年遭受的破壞是難以估量的。
在京城許純良和夏侯木蘭就探討了這一問題,他們認為新醫院應該走傳統之路,為東州,乃至平海樹立中醫治療的標桿,這和上級部門的指示保持一致,同時也避開了許多競爭者,只要獲得成功就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高新華目前已經正式二線,決定去幫忙籌建新醫院之前,他專門找趙飛揚談了一次。
他們之間的關系曾經一度緊張,因為高新華代表廣大醫護人員的利益,而趙飛揚代表的是資方的利益,雙方利益發生沖突在所難免,高新華的所作所為自然引起了資方的不滿。
赤道資本方面也不止一次向東州相關領導表達了對高新華的不滿,高新華提前被人取代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市里派了一位更年輕更懂得變通的書記李群,意味著高新華已經沒有了實權。
體制中像高新華這樣的干部有很多,待遇不變,名義上還是領導,也有你的專屬辦公室,實際上你愛來不來,當然不來更好。趙飛揚最近在長興的日子過得也不如意,后臺老板任天野對他態度冷淡,甚至連他自己都感覺能干到現在都是一個奇跡。
高新華二線之后,他們之間的關系反倒緩和了下來,主要是高新華已經無法代表廣大員工的利益了,他現在很少來醫院,按照他的想法就是眼不見心不煩。
高新華表述的比較委婉,盡管如此,趙飛揚還是明白了高新華要去給顧厚義幫忙。
趙飛揚道:“能有發揮余熱的機會是好事兒。”
高新華道:“我的情況你也清楚,在咱們醫院實際上已經沒什么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