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精辟分析
說到這里,袁志成頓了頓,喝了口茶,好讓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隨后又道:“近些年來,我國已經是全球軸承生產大國。但每年還要大量進口國外軸承。這是因為我國生產的軸承都是屬于中低端的,而高端的則是長期依賴進口。”
李初年聽得極其認真,忙道:“那我國的高端軸承為何非要長期依賴進口呢”
袁志成道:“根本原因在于,高端軸承制造需要高精度、高技術含量的生產工藝和設備。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和研發投入相對較少。高端軸承制造還涉及到多個環節,包括材料、加工、研磨、潤滑等,我國在這方面的產業鏈相對不夠完整。這就使我國在高端軸承制造過程中,面臨一定的技術瓶頸和成本壓力。縱觀世界,在高端軸承領域,瑞典、德國還有日本相對領先。”
李初年對軸承這個行業一直比較關注,這是因為市軸承廠倒閉了,而縣軸承廠也列人了破產倒閉清單之中。
因此,李初年向很多懂軸承的人咨詢過,但他們都沒有袁志成說的這么透徹。
而袁志成對軸承這個領域,只是順帶著了解過。
但就是這樣順帶著了解過,也比那些專門從事軸承行業的人要精通得多。
李初年不禁很是感慨地道:“志成,你說你對軸承領域只是了解一些,但你的這番話,讓我深感佩服!看來清華北大這兩所高校,是真的出人才啊!”
李初年這番話說的袁志成更加不好意思起來,臉色也有些發紅。
李初年道:“志成,你認為軸承領域能不能介入”
袁志成略一沉思,當機立斷地道:“最好不要介入。介入這個行業,很有可能是費力不討好,甚至是功敗垂成。”
袁志成關注的是他的電池項目,而不是軸承項目。
但李初年似乎把電池項目給拋到了一邊,倒是關注起軸承項目來了。
這讓袁志成心里直打鼓,難道李書記對電池項目不感興趣?
李初年道:“志成,實不相瞞,咱們蒼云縣有個軸承廠。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咱們縣的這個軸承廠非常紅火。但現在卻要破產倒閉了。市軸承廠早在一年前就已經破產清算完畢。面對這個局面我感到很是揪心。我想挽救咱們縣的軸承廠。這不單是為縣委縣政府排憂解難,更重要的是為軸承廠的那些工人著想。咱們縣軸承廠有二百來號工人,這些工人在廠子里干了很多年了。現在每月只是發放給他們基本的生活費。但即使這樣,也不能保證每個月都能按時發放。”
袁志成認真聽完,仔細琢磨李初年說的這番話,隨即果斷地道:“李書記,抱歉!你說的這些不是我該考慮的。這應該是你們政府官員考慮的。我關心的是我這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項目。”
對袁志成的這番說法,如果換作別人,可能會感到有些尷尬。
但李初年卻并沒有絲毫的尷尬。
袁志成站在他的角度上,這么認為是正確的。
但李初年是站在大局的角度上,來考慮這個問題的。李初年也沒有說錯。
兩人都沒有說錯,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
這就要相互體涼和相互理解了。
李初年清楚袁志成的心思,道:“志成,你認為將你這個項目放在哪里比較合適?”
袁志成很是坦誠地道:“我當然希望將這個項目放在葛谷鎮了。這樣我能為家鄉安排部分勞動力,同時也能帶動家鄉的經濟發展。但我沒有資金,我只有技術。李書記,您如果肯幫忙,我愿意將這個項目放在南荒鎮。”
李初年道:
“放在縣里如何”
袁志成一愣,道:“放在縣里?那樣的話投資成本又要加大了。因為縣里的地皮是很貴的。”
李初年笑了笑,道:“志成,我有個想法,將縣軸承廠和你的這個項目合在一起搞。咋樣”
袁志成明顯地吃了一驚,道:“這不妥吧。隔行如隔山,動力電池和軸承是定全不同的兩個行業。合在一起不合適。”
李初年笑道:“這有啥不合適的?動力電池應用很廣,輸承應用也很廣。但這兩個產品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能應用于汽車領域。咱們國家的汽車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尤其是電動汽車,更是占據世界的領先地位。就憑這一條,將這兩個項目合在一起搞,是可行的。”
李初年的這番話讓袁志成陷人了沉思。
他也不得不承認,李初年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袁志成沉思了片刻,道:“李書記,實不相瞞,今天我去市里,如果我父親不跟著我去。我在市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無果后,就會去找我的師兄了。我相信他一定會幫上我。”
李初年心中一沉,他意識到袁志成說這備話,不是心血來高,而是有很直接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