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挽狂瀾于既倒!(完)
對于執政大臣的任免可不是趙恒一張嘴就能決定的,還需要宰輔的點頭才能生效。
現在的選擇權落到了首相王旦身上。
難得寇準有機會打破王欽若的“不敗金身”,這回若是錯過了,讓王欽若繼續留在中樞,以他的“巧舌”,說不定能重得趙恒歡心。
到那時,王欽若東山再起,想讓他再落下去可就難了。
但是寇準...這就有點麻煩了。
南方多瘴氣,寇準這個純北方人到嶺南去,是個年輕小伙子也就算了,熬三年再給他弄回來,還是一條好漢。
而且嶺南地處偏僻、環境惡劣、經濟基礎差,被貶謫的官員若能在當地挺過三年,在朝中有人的情況下,就能回到朝廷,步步高升。
這也是北宋政壇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
但現在寇準是個快五十歲的人了,這個年紀對朝廷重臣來說很年輕。
但按宋朝人民三十歲左右的平均壽命來算,寇公已經是半截脖子入黃土的人了,將他貶去嶺南...
于心何忍啊!
對王旦來說,這可能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但對陳昭來說,這事壓根就不用考慮!
他可沒時間等王相公考慮了!
“官家,臣有事奏!”
寇公雖然脾氣差、在去年延壽宮“南北之爭”時,因為陳昭沒幫著北人說話,兩人的關系一度降至冰點。
但叔侄之間哪有隔夜仇嘛!
寇準生活豪奢,陳昭便投其所好地送上烏金為他取暖,寇準愛好喝酒,陳昭便有名貴的天青瓷酒杯相送。
陳昭是故人之子,故人已逝,但故人的孩子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