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問診
雁門縣城已經漸漸恢復了生機,街道上是人頭攢動,街道兩旁小販的叫賣聲不絕于耳,那名為“花滿樓”的青樓上傳來的陣陣鶯聲燕語更叫人浮想聯翩。
這座古老的城池,看著兩旁的建筑和來來往往的人群,好好吸食一番人間煙火氣,切身體會了這座城市的勃勃生機,好一番繁華景象!
陳昭他干得好啊!
順著主干道再走進些,,就是雁門縣最大的藥房——康濟堂了。
門口貼著的對聯,上面寫著“但愿世上無疾苦,寧可架上藥生塵”,在想到前世大藥房的買藥送雞蛋,呵!真是諷刺。
一陣風吹過,康濟堂門外掛的葫蘆隨風而動。
這叫“懸壺濟世”。
源于漢代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
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竟悄悄鉆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呆了,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
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鉆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奇花異草,宛若仙境,別有洞天。
后來,費長房隨老翁十余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它便可以飛行。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余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這雖只是一則神話傳說,但卻為行醫者罩上一層“神秘外衣”。
后來,郎中們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的標志。
陳昭自從有了錢以后,每日做的事就是四處撒幣,教育分一點、醫療分一點。
對于嚴家的家財來說,是九牛一毛,但落在壓根一毛錢都沒有的雁門縣公共基礎資源建設上,那就是一座大山了。
雁門縣的百姓可以暫時不讀書,但他們絕對要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