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幾乎團滅
身后有人支援過來,陳昭卻脫離了隊陣。
雖然陳昭對雁門縣騎兵培養十分上心,軍士也非常給力,但配合...沒有配合!
騎兵作戰,講究的就是一個人馬合一、騎兵與騎兵合一,結成軍陣后,才有排山倒海的壓制力。
這些...人與人的配合,大伙也是在一次次剿匪中給磨礪出來了。
但戰馬這種高檔貨色,在邊軍來雁門縣耀武揚威之前,除了陳昭自帶馬匹,沒一個人坐過。
如何駕馭戰馬要練、馬背上的平衡要練,還有戰馬的保養...這都還只是基礎!
在顛簸中沒有深厚的功底,十分的功夫能發揮出五六分都算好事了。
其實這都是小事,只要有足夠的馬匹,換著來多練幾次,自然能成為精銳中的精銳。
可是...
雁門縣,或者說是整個大宋都缺馬啊!
大宋最巔峰的時期都只有軍馬二十萬匹。
聽起來很多,但軍馬不全都是戰馬,而且隔壁遼軍的精銳騎兵標準都是一人三馬,封頂了也就裝備不到七萬騎兵。
缺少騎兵,這直接導致宋軍容易被敵軍風箏,或者是打了勝仗無法追擊敵寇,擴大戰果。
陳昭面臨的也是這樣的困境。
一共加起來就九匹馬,坐九個人,長時間的訓練,人抗得住,但馬它扛不住啊!
戰馬是耗材沒錯,但很可惜,陳昭還沒有補充的手段。
大敵來襲,陳昭做的就是靠著他的個人勇武,打亂敵人騎兵的軍陣,并吸引相當數量的火力。
如此雁門縣騎兵的壓力就會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