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謀博弈!
在魏王李泰落敗之后的時日里,太子李承乾深知不可麻痹大意。他持續(xù)在朝堂布局,加緊推動自己的方針。某一日朝堂之上,李承乾率先開口:“當下百姓生活仍存諸多艱辛之處,本太子提議增強對民生的投入,開展水利修建,以保百姓生活安穩(wěn)。”一位擁護太子的文臣即刻響應(yīng)道:“太子殿下心系蒼生,實乃我朝之福。此舉動必定能讓百姓感恩戴德,使國家更為昌盛。”
然而,魏王李泰雖遭遇挫折,卻未曾死心。他暗中指使自己的舊部,尋覓太子方針的疏漏。不久,一位被李泰拉攏的文臣站出講道:“太子殿下一番好意,但興修水利耗費巨大,現(xiàn)今國庫并不充裕,此舉措是否有些冒失?”李承乾微微蹙眉,回應(yīng)道:“為了百姓福祉,些許艱難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定能克服。”
李泰又開始積極聯(lián)絡(luò)朝廷中持中立態(tài)度的官員。在一次私下的聚會中,李泰對一位中立官員說道:“本王深知大人公正清廉,如今朝廷局勢繁雜,若大人能與本王攜手,定能為國家謀取更美好的未來。”官員猶豫片刻后說道:“魏王殿下,此事容我思量。”
李承乾也察覺到了李泰的舉動,他對自己的親信說道:“魏王賊心不死,我們必須更為警覺。去查查那些中立官員,瞧瞧他們是否有被魏王拉攏的跡象。”親信點頭道:“殿下放心,我等定會全力以赴。”
“太子殿下,魏王那邊又有小動作了。”親信說道。
“哼,他以為失敗一次就能讓他死心嗎?我們絕不能讓他得逞。”李承乾說道。
“那我們該如何應(yīng)對?”
“繼續(xù)推行我們的方針,讓百姓看到我們的決心和能力。同時,密切關(guān)注魏王的動向,一旦他有違規(guī)之舉,立刻向父皇稟報。”
“明白,殿下。”
魏王李泰為了拉攏中立官員,可謂費盡心思。他首先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詩會,邀請眾多朝廷官員參與。在詩會上,李泰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和風采,與官員們談詩論道,博得不少人的好感。詩會結(jié)束后,李泰又私下找到一些中立官員,送上珍貴的書籍和文房四寶等禮物,說道:“本王深知各位大人皆是飽學(xué)之士,這些小禮物聊表心意,只愿能與各位大人共賞文學(xué)之美。”一些官員雖心中有所顧慮,但面對魏王的熱忱和禮物,也不好直接拒絕。
而對于那些較為清正、不為禮物所動的官員,李泰則采取以情動人的策略。他親自上門拜訪,言辭懇切地說道:“本王一心為了國家,如今太子行事多有不當之處,若能得各位大人相助,定能讓國家更加繁榮富強。本王愿與各位大人攜手,為百姓謀福。”一些官員被魏王的真誠所打動,開始動搖。
太子李承乾在推行方針的過程中,也遭遇了不少困難和阻礙。一些既得利益者擔憂太子的方針會損害他們的利益,便暗中使壞。在興修水利的工程中,有人故意拖延物資的調(diào)配,致使工程進展緩慢。李承乾得知后,憤怒地對親信說道:“這些人竟敢如此放肆,一定要徹查到底。”親信擔憂地說道:“殿下,此事恐怕牽涉甚廣,不好處理啊。”李承乾堅定地說道:“無論怎樣,也要將這些阻礙清除,否則我們的方針難以推行。”
皇帝李世民一直關(guān)注著太子和魏王的爭斗。起初,他認為這是皇子們之間的正常競爭,只要不過火,也可借此考驗他們的能力。但隨著爭斗的加劇,李世民開始感到憂慮。他找來長孫無忌商議,說道:“太子與魏王爭斗不止,朕恐這會影響國家的安定。”長孫無忌思索片刻后說道:“陛下,應(yīng)當適時加以干涉,讓他們明白國家大局為重。”
“魏王殿下,您如此拉攏官員,就不怕陛下怪罪嗎?”一位被拉攏的官員問道。
“本王所做皆是為了國家,陛下定會理解。”李泰回應(yīng)道。
“太子殿下,那些人故意阻礙工程,我們該如何是好?”親信問道。
“不能手軟,必須嚴懲。”李承乾說道。
“陛下,如今局勢該如何處置?”長孫無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