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考古學證據,距今3.萬年前廣西柳州一帶已經有現代古人類活動,這說明在末次冰河期中后期,居住于東南亞新大陸的早期人類,由于家園被海水淹沒而搬遷到嶺南地區。也許早期進入嶺南地區的人類是瑤族、苗族和彝族等古老民族先祖族群,這些古老民族從事采集、狩獵和捕魚等自然經濟。隨著變暖加劇,地球生態環境的改善,在距今3.0萬年前,在泰國、老撾、緬甸等地區的從事農業和畜牧業的農牧民族,開始遷徙到越南北部、云南東南部和廣西西南等地區,發展定居點、農業區和畜牧區,東南亞農牧民族在該地區成功定居后,這支移民逐步脫離古泰民族,獨立發展發展為古越民族。
目前仍然系統保留古泰語文化內含的語言是泰國語,仍然系統保留古越語文化內含的語言是廣西壯族語言即壯語。通過對比研究泰國泰族文化習俗和語言,以及廣西壯族的文化習俗和語言,我們清楚的看到在遷徙過程中人類文明傳播、演變和發展的縮影。
泰tai是古泰民族族號,在泰語中尊貴的祖母成為tai或者dai,相當于漢語中的“老太太”,在遠古時代人類經歷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崇拜是社會制度也是社會風尚,因此能用祖母名號作為族號的民族肯定是嫡系貴族,是古泰民族社會的統治階層。
根據我們對壯族,以及與壯族文化和語言詳盡的傣族、布依族、越南岱農族等民族文化調研的結果,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原王朝開始對長江以南的民族及文化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中原王朝史官一般稱呼當時長江以南的農牧民族為越人或者百越,而廣西西南和越南北部的越人為駱越。根據我們的調查目前壯族人自稱僂lou或者尤you,在布依族語言中是尤you是成年男士的意思。我們在調查古泰民族母系氏族時期的關于人的稱謂中發現,古泰人對男女的稱謂非常詳細和系統。有名望的女性長老稱謂泰tai或者dai,有名望的男性長輩稱謂伯bo;有生養的婦女稱謂婭ya,母親稱謂羋mie,父親稱謂伯bo(在母系社會沒有父親概念,父系家庭出現后才有父親的稱呼);自由民成年女性稱謂yi(對應漢語的姨、夷、依),自由民成年男性稱謂僂lou、尤you、佬o(在母系氏族社會,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為自由民,只有貴族和王族子女才有資格成為自由民。自由民具有居住、婚姻、經濟、行動等方面自由區,非自由民成年后必須進入部落設立的女營村寨或者男營村寨里生活和工作);少年男性稱謂蔡cai或者賽ai,少年女性稱謂嫂ao或者蒐ou。
從古越人自稱僂lou、尤you、佬o的情況看,最早在中國嶺南地區西南定居下來農牧民族先民是古越族貴族和王族的男性后裔。通過研究現代越南語和壯語,我們發現現代越南語中保留了很多占蒲語(越南南部方言,與柬埔寨語非常相似,柬埔寨語屬于南島語系高棉語支,屬于海洋民族語系)詞匯,而壯語中也含有少量占蒲語詞匯,這說明古越族先到達遷徙地區的海洋民族、采集民族和漁獵民族進行了融合,因此古越族創造了不同于古泰族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風俗。
根據對壯族人和泰國人生活習慣和文化信仰對比調查得知,泰國人提倡素食,他們認為吃肉影響健康和壽命,因此他們祭拜祖宗和佛祖只用鮮花、水果和素食點心等,絕對不使用肉類,他們認為神靈討厭殺生和血性的肉類。他們在文化風氣上,崇尚溫文爾雅的女性風格,喜歡輕歌曼舞,喜歡過安靜清閑的生活。壯族人跟泰國人正好相反,他們喜歡養殖豬、羊、雞、鴨等禽畜,農閑和逢年過節必定吃肉喝酒,有錢人家天天酒肉不斷,素食往往只是副食品,他們認為肉類可以滋補身體,讓身體更加強壯,因此他們祭奠祖宗時,除了鮮花、水果和素食點心,必用煮熟的雞、魚和豬肉做主要祭品,古人認為自己喜歡的事物神靈也喜歡,同時壯族人只信仰門貞教me
gim,不想信仰佛教和其他宗教,壯族人也能歌善舞,但是他們生性剛猛,崇尚武力和拼搏,干任何事情都雷厲風行,人人都是拼命三郎,在壯族社會里沒有人想過死氣沉沉的生活,人人都想闖蕩天下,有一番作為。
顏色詞匯是語言中最古老的詞匯之一,對泰語和壯語進行顏色相關詞匯的對比,我們也能看出古泰族和古越族的文化差異。在泰語中稱謂紅色為da
(相當漢語的丹、旦)、黃色為lia
g(相當漢語的亮),這兩個稱呼都是古人觀察天象獲得的早上初升的太陽為旦,旦呈現光彩就是紅色;早上天開始放亮的光彩就是金黃色,因此用亮代表黃色非常貼切。這是在古泰時代,古人崇尚自然,熱愛自然,希望從自然中獲得知識和力量。
在壯語中,稱謂紅色為
i
g,在壯語中
i
g的另一個意思是肉,而肉的顏色確實是紅色;黃色為hae
,在壯語中hae
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寒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