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接濟
蒙策煮了滿滿一鍋的辣蓼汁,又把許久沒用的那張漁網找出來,從頭到尾的捋了一遍,第二天早上出發之前,喊大家一人帶上兩個陶罐過來,聽說這是用來醉魚的,大伙兒雖然不太相信,但也都配合著把陶罐放到籃筐里,然后挑上擔子一個接著一個出去了。
蒙策一如既往的除了扁擔之外,還背了一個背簍,里面放著弓箭、漁網、還有昨晚姜婭給他準備的油炒面。
這里離他們住的地方有半天的腳程,即使這次出來的都是青壯,這么遠的山路走下來也累的夠嗆,走的時候不覺得冷,只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人就凍的手腳冰涼。
這條大河兩邊是陡峭的斜坡,左右兩邊的植物已經干枯,也還是顯得很茂盛,河道蜿蜒,兩邊都看不到盡頭,從上面看下去也不見河水流動。
他們沒先急著到河邊撈魚,大家先在附近撿柴,把火升起來,有帶土豆、地瓜、干糧的,先把這些吃的埋進去,等身體暖和過來再行動。
等他們休息的差不多了,出去查看的蒙策帶著大牛和姜柏也回來了,再往前走一段,那里有一小塊地勢比較平緩,但也就能讓兩、三個人站到上面。
地址選定了,還要找細長的小樹貼著根部砍下來幾根,枝丫都修剪掉,他們拿著兩根最長的樹桿放到水下,看能不能探出水的深度,得出的結果是岸邊最淺的地方也有一米多,越往里面越深。
這里基本沒有人會水,也讓在河邊活動的人比平時更加謹慎上幾分,這個最平緩的地方為終點,讓大伙往前走,每隔三米遠弄出一個小平臺,能容下兩個人活動的大小就行。
對于河里有沒有魚、這辣蓼能不能醉到魚,沒有人知道,但大家都在配合著蒙策。
一人兩罐辣蓼汁,兩根長短不一的木桿,最遠處的人先往河里撒,兩罐子下去,等了半天也沒有魚飄上來,接下來是姜松和李貴也撒了兩罐,還是沒有反應,又倒下去兩罐,等了片刻,終于有零星的魚翻著肚皮飄了上來。
雖然不多,可也見了魚,他們沒有白走一趟,他們很想高呼出聲,又怕把附近的魚驚走,便也忍著不出聲,又不知道這個草汁對魚的作用能維持多長時間,附近的幾個人趕緊拿著桿子把河里的魚都劃拉出來。
這一波陸陸續續飄起來也一小片,漁網在蒙策那里,他們只把比手掌大的魚撈上來,小魚就不要了,等過上一會兒它們緩過來就自己游走了,但還是留下一個人,把醉暈的小魚攔在這里,免得再往下潑辣蓼汁的時候又把他們藥到。
有了經驗,往下就更順手了,李貴和姜松又跑到火堆那把烤的半熟的吃的扒拉出來,趁熱碾碎,然后撒到河里,再配合辣蓼汁,果然河里的魚成片的往上飄,蒙策也不在最后等著了,拿著漁網一個平臺一個平臺的撒網,把翻白的魚都撈上來,再分大小。
他們到家的時候,天都黑透了,圍墻里的人舉著兩個火把在大門口迎接他們回來,不用往里看,從他們一個個彎下去的扁擔就知道,今天又是收獲滿滿的一天。
雖然外面很冷,這一路走回來非常的累,可也沒有人急著回家,還是像以前集體行動的時候一樣,把擔子放到一起,大門關好,再從每個擔子里拿出一點,給他們這個小群體里比較弱的兩家,王氏家和楊婆婆家。
姜大有去了以后,王春花帶著四個姑娘在村子里磕磕絆絆的生活的也還行,可搬到山上就不一樣了,她是寡婦、剩下四個小丫頭,讓誰出去和漢子們混作一堆都不合適,即使有堂兄弟們在跟前也不行。
更何況這山林里危險無處不在,女子本就弱勢,體力、耐力都跟不上,讓她們和大部隊一起出去那是拖后腿去了。
好在孩子一個個長起來了,四丫明年6月就滿16周歲了,她是要留在家里招贅的,看這情形他們這一群人三年五載的都不一定能下的了山,眼前這幾家倒是有兩個合適的,等穩定下來,過了年也該張羅起來了,免得被人截了胡。等家里有了頂梁柱就不用再受大家的接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