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勉強維持生計
士紳們的田地大多靠近河渠,雖然水量減少了,但勉強還能灌溉。
那些遠離河渠的田地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士紳的田地是租給佃戶的,修整溝渠是佃戶的責任,長此以往,連一些士紳家的田地也逐漸無法灌溉。
盡管杉西的流民遍地都是,容易招募,但畢竟是本地人,如果做得太過分,名聲上不好聽。
按照大明的規矩,即使田地減產,佃戶需要交給地主的租金是不會減少的。
在大明,租種田地并不是按比例收租,而是一個固定數額,比如五斗,也就是說無論地里產出多少,佃戶都要交五斗的租金。
洵陽的水田在好年景可以產出兩石谷子,但你以為好年景佃戶就能得到一石半的收成?太天真了,東家每年都要重新核算租金,好年景里可能租金就變成一石三斗。
但如果田地歉收怎么辦?那只能怪老天爺,對不起,即使今年一畝地只收成了八斗谷子,五斗的租金還是要交給東家。
餓死幾個佃戶不算什么大事,但如果大量佃戶都被餓死,那在當地的名聲就會很臭,士紳們為了這點體面多少還是要補貼一些谷子給佃戶家里勉強維持生計。
所以,說起來,水利修繕得越好,其實士紳們的收成也會越多,但要讓他們自己花錢、糧食去做這件事又是不行的,因為那是官府和佃戶的事。
這股流寇來了快一個月,他們一直在不停地忙碌,但說起來做的全都是好事,城市變得干凈了,道路變得平坦了,水利也在修整中,聽說他們還準備建造水車、挖掘深井。
如果這些事都做成了,那么明年無論是否干旱,至少士紳家里的田地收成不會太差。
白廣升再次轉頭看向身邊的妻舅,也是一臉苦笑,他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奇怪的感覺,這伙流寇怎么能這么隨意地就出去迎戰敵人呢?
嘶……不對,不對,那是官軍!
朱樉緊急前往揚州,洵陽的事務現在完全由王棟和教導團的成員負責。
本來這些明軍完全可以在三岔就開戰,因為據偵查部隊說,這幫人一路走一路禍害百姓,三岔到洵陽官道附近的百姓都被他們搶了個遍。
然而,天朝軍團最終決議將他們部署到洵陽城下進行戰斗,一方面讓洵陽的紳士們面對現實,另一方面,在未來占領三岔、興安州和平利時,當地居民不會感到反感。
既然決定將名為陳三槐的副將部署到洵陽城下,怎能不借此機會威懾紳士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