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都是他負責的防區
黃臺吉在得知兩位大貝勒請求他裁決的消息后,立即下令拔營出發。
到了二十四日,后金軍隊行進至老哈河,黃臺吉命令岳托、濟爾哈朗率領右翼四旗及古蒙右翼的諸貝勒,在二十六日夜間對大安口發起進攻。
同時,他命令阿巴泰、阿濟格率領左翼四旗及古蒙左翼的諸貝勒,從龍井關進攻。
而他自己則與代善、莽古爾泰一同率領主力大軍,向洪山口進發。
從十月二十六日起,后金的三路大軍先后攻破了薊鎮駐防的三處長城外的隘口,隨后從喜峰口突入大明北直隸的境內。
長城的某些部分因為防守困難,如同城池的甕城一般,修建了兩道城墻,喜峰口便是如此,其外圍還有一道墻。
只有攻破了大安口和洪山口,才能接近喜峰口。
然而,一旦大安口、洪山口被攻破,喜峰口基本上也就失去了防守的價值,被攻破只是時間問題。
喜峰口一旦被攻破,通往北直隸的障礙就被徹底清除,后金的三路大軍僅用兩天時間就逼近了遵化城。
十月二十六日,后金軍隊從薊州鎮的防區進入京畿,各地的緊急報告如同雪花般飛向京師和山海關。
到了十月二十八日,駐守寧遠的大明薊遼督師袁崇煥得知后金從薊鎮破口攻入京畿的消息,心中驚恐萬分,立即派人命令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率兵前去阻攔后金大軍的進攻。
袁崇煥身為薊遼督師,薊鎮和遼鎮都是他負責的防區。
若說袁崇煥是當時大明的第一良帥,應該無人會反對。
自從建州女真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崛起以來,能夠屢次擊敗女真人的,唯有袁崇煥一人。
努爾哈赤兩次攻打寧遠失敗,黃臺吉兩次攻打錦州失敗,女真人的敗績幾乎都是袁崇煥所為。
若說大明境內最了解后金的人,應該有兩個,一個是聲名顯赫的孫承宗,另一個就是袁崇煥。
孫承宗是天啟皇帝的老師,也曾擔任過薊遼督師,后來因為被九千歲排擠而罷官,回到了陜東老家。
而袁崇煥的身份也不一般,當朝首輔韓熵是他的座師,韓熵在天啟年間被九千歲排擠后告老還鄉,后來被皇帝請回,他是東林黨的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