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擁有指揮權
大明就是這樣,逃難的平民在天境三衛(wèi)地界上是生是死或者作亂,都與陜東、南直隸、漕運總督、總兵無關。
南直隸境內聯(lián)盟的布局十分周全,而且商盟的成員也最多,對于移民的事情不僅不會有人站出來阻止,反而能得到各方的支持。
陜東方面,聯(lián)盟的滲透相對較弱,但吳道行是東昌知府,加上鐘斌又在運河附近的湖泊里廣泛設置據(jù)點,問題也不太大。
但漕運這邊問題就相對麻煩一些,漕運總督、總兵駐扎在淮安府,他們共同掌握有近十二萬運軍,也稱為漕軍,這些人雖然名為軍,但實際上就是裝卸工、押運員。
而漕運總督在大明卻是一個實權人物,京師的糧食,原來杉西、河南等地也能供應一些。
但自從嘉靖后期開始,北方的產(chǎn)出越來越少,加上要給各藩王供應奉餉,已經(jīng)完全沒有余糧供應京師了。
從此以后,大明京畿的糧食幾乎全部要靠運河輸入,漕運的地位頓時變得無比重要。
來看看此時漕運總督楊一鵬的頭銜,都察院右都御史、漕運總督、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地方。
監(jiān)察機構的副手,即右都御史,擁有極大的權威,能夠對眾多官員進行彈劾。
由于運河貫穿多個省份,沒有類似都御史這樣的官職,就難以調動地方官員。
總督漕運自不必多言,提督軍務意味著對漕軍擁有指揮權,而總兵通常無權指揮軍隊,只有在得到總督授權后才能行使這一權力。
鳳陽是朱元璋的故鄉(xiāng),雖然位于南直隸,卻是一個特殊的地區(qū),巡撫鳳陽直接受朝廷管轄,地域雖小,但政治地位極為重要。
這四個官職的權力極為龐大,盡管他們之間一直有交流,但楊一鵬因擔心民眾給自己帶來麻煩,極力反對遷移民眾。
既然已經(jīng)決定介入大明的事務,朱樉給鐘斌的指示也很簡單:“該拉攏就拉攏,該嚴厲打擊就嚴厲打擊”。
北方已經(jīng)混亂不堪,而楊一鵬卻僅僅因為擔心對自己不利而阻止移民,不打倒他才怪!
三年三月十三日的夜晚,朱樉收到了張佑發(fā)來的戰(zhàn)報,對此他并不感到意外,對于這樣的戰(zhàn)果他一點也不驚訝。
將近三千的火器部隊對抗一千五的敵軍部隊,而且還有那么多危險物品,如果輸了那才奇怪。
既然張佑那邊已經(jīng)開始行動,灤州這邊就必須立刻采取行動,讓副官召集連級以上的軍官們立即開會,其實早就已經(jīng)布置好了,只是想要爭取在明天日落之前占領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