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不識字是不行的
說起來,中層官員、負責人都是兵部的核心成員、中堅力量,但實際上沒有人真正經歷過戰場,無非是各自讀過一些軍事書籍。
一旦討論起攻防策略,他們只能依靠粗略閱讀的軍事書籍提出一些理論性的建議,要說實際操作,大家都沒有什么具體的想法。
軍事情報科負責訓練、物資、地圖,討論策略時還能提出一些實際內容。
比如軍糧、武器供應、行軍路線等,武職選拔科就比較尷尬,他們負責調配、晉升,本身就有審查部隊的任務。
但是哪個部隊擅長進攻,哪個部隊擅長防守?因為大家平時都是互相敷衍,應付工作,到了關鍵時刻只能盲目操作。
比如這次救援京城,兵部一急,宣鎮侯世祿和山西的軍隊就被全部調往薊州,因為兵部上下都不知道具體的攻防方法,反正有多少軍隊調到薊州就完事。
如果不是這次有“鍋王”袁督師,再加上遵永大捷,等到敵軍退出京城或者皇帝實在等不及了,兵部都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看完東江攻占四城的報告,陳方極深有感觸。
雖然里面還有很多問題他還沒弄清楚,但至少布陣是怎么回事,攻城如何部署士兵,戰斗是如何進行的?東江的報告上寫得清清楚楚。
這樣的報告多看幾次,再相互比較一下,那么戰場攻防,多少都能有所領悟,等積累多了,各地軍官、部隊的實力也能落到實處。
“哦,陳大人覺得我東江寫的報告還不錯?這些都是我的參謀們討論出來的。”朱樉身在其中而不自知,華夏軍里書寫戰報已經成為慣例,連級以上的指揮官每個人都要寫戰報,還必須得到所有副職的簽名,而且比這份報告還要詳細得多。
軍校里學生們除了學習基礎知識,大部分時間都在討論戰例,海軍這些年的戰例很多,但成功的戰例就少得可憐。
不得已,李固只好組織大家復盤古代戰役,但華夏自古以來對戰役、戰斗的描寫實在太過抽象,討論經常天馬行空。
這次朱樉在遼東半島發起戰役,軍政司還特意指派了幾十名戰報監督員來,不是督戰,而是指導各部詳細編寫戰報,以便以后分析、研究。
“哦,董大人的下屬真是才華橫溢,下官一定要向他請教,這報告不僅僅是寫得好,用處實在太大了,還請大人不要吝嗇!”陳方極很清楚,這次的大功如果落實,他連升幾級基本不是問題,但看大明現在的形勢,要想從兵部跳出去又不大可能。
陳方極現在是正六品的負責人,升幾級就到了從四品,從四品的職級在兵部有些尷尬。
中層官員正五品,次級官員正三品,中間再也沒有其他職位可以擔任,但是以從四品擔任中層官員也是可以的,畢竟和次級官員的差距太遠,等到熬到正四品就可以外放知府,陳負責人不由幻想,如果這次能憑功一步升到正四品就好了。
但夢想終究是夢想,現實多半還要在兵部熬些年頭,這樣的話如果在遼東和山東推行東江的報告書寫方式,不用兩三年,他就能真正了解兩地部隊的一些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