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確實有重要的事情
一天的會晤結束后,朱樉感到身體疲憊,比在外帶兵打仗還要累,李繼中午就被送回家,晚上回家終于見到了于淵。
于淵去基隆雖然是為了避免朱樉,但也確實有重要的事情。
從1623年開始,朱樉就要求工匠們設法煉制出單質鐵,但當時的焦炭煉制和爐溫技術確實達不到要求。
經過七年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金和物資,前幾天基隆的試驗基地終于傳來了好消息,通過礦料預熱和熱鼓風技術的應用,成功提煉出了單質鐵。
海南和特定區域一直在進行焦炭提煉的試驗,而新高爐的試驗一直在基隆進行,為了增強熱鼓風的動力,還在基隆建造了水壩。
聽到這個消息的朱樉也坐不住了,單質鐵的提煉成功意味著爐溫至少達到了155度,因為沒有溫度計,他預計爐溫可能超過1600度,這意義重大!
之前他也嘗試過用煉鐵的窯爐燒石灰石,但始終沒有得到水泥,也記不清需要達到多少爐溫才能燒成,但朱樉記得一件事,能提煉出單質鐵的窯爐一定能煉制水泥。
除了水泥,玻璃也是一項重要的物資。
據傳,古人在三千年前就已經能夠制造玻璃,但嚴格來說,那些大多數應該被稱為琉璃,它們不清澈,透光性差,并且帶有顏色。
無色的光學玻璃極為罕見,因此聯盟的望遠鏡鏡片大多是用天然水晶打磨而成。
天然水晶易碎,為了制作足夠的鏡片,聯盟常年有一百多名專業的打磨工匠在忙碌。
朱樉并不奢望能制造出大塊的平面玻璃,但如果能穩定生產透光性好的小塊玻璃,那么不僅能解決望遠鏡鏡片的問題,鐘表的面罩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此外,單質鐵的提煉成功對于生產質量穩定的鋼材也具有重大意義。
雖然燧發槍機的批量制作工藝已經被發明,但聯盟卻無法批量生產質量穩定的鋼材。
即使是同一爐煉出的鋼材,質量標準也無法統一,這與滲碳量的控制有很大關系。
生鐵和熟鐵中的碳含量本就不同,灌鋼法也無法精確控制碳含量。
于淵提到基隆的基地已經確定了焦炭的生產配方,并正在緊急建造二號、三號爐。
一旦這些爐子能按照一號爐的標準提煉出單質鐵,那么華夏鋼材的生產將進入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