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順序傳承
隰川王和宣寧王都是大同代王的后代,第一代代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個兒子朱桂,被封在大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代王的后代已經無法全部安置在大同府。
代王朱桂雖然是朱元璋的庶出之子,但他的王妃是徐達的次女,這個身份使得這支血脈重新顯赫起來。
因為朱棣的皇后是徐達的長女,所以代王朱桂不僅是成祖朱棣的庶兄,兩人還是親家。
不僅朱棣,連他之后的皇帝也對代王府特別關照,朱桂之后的代王不僅與皇帝是堂兄弟,也是表兄弟。
由于這種關照,代王系的郡王在大同無法繼續居住,于是皇帝想出了一個辦法,叫做別封,將代王家的后代分封到汕西其他重要或富饒的城市。
第一代隰川王和宣寧王是同母所生的親兄弟,澤州不僅是戰略要地,而且資源豐富,兩兄弟便爭著要在一起,于是被同時封到了澤州。
澤州真是一個好地方,東面和南面被太行山和王屋山兩座大山阻擋了合南,北面和西面又有太岳等山脈與平陽府、潞州府相隔,整個澤州幾乎相當于一個小王國。
四周都是山,而澤州卻是一個平原盆地,中間還有沁水和丹水流淌,最重要的是澤州還盛產煤炭和鐵礦。
澤州的無煙煤甚至可以直接用作工業焦炭,這樣一個地方簡直可以說是富得流油。
隰川郡王當代的掌權者名叫朱延堙,這個名字看起來就有些別扭,因為朱元璋的規定,后人名字的中間一個字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傳承,但最后一個字一定要包含“金木水火土”。
經過兩百多年的繁衍,后代越來越多,即使是同一輩人,漢字中包含“金木水火土”的字全部用上也不夠取名。
因此朱家就想辦法造字,反正這些字除了老朱家取名用,其他地方毫無用處。
朱延堙是隰川王府的掌權者,但并不是郡王,這也是朱元璋的祖制造成的,他規定皇帝的兒子封為親王,親王的俸祿是5萬石,親王的兒子可以封為郡王,俸祿2000石以內。
郡王的兒子封為鎮國將軍,俸祿1000石;孫子封為輔國將軍,俸祿800石;郡王的第三代封為奉國將軍,俸祿600石。
郡王的第四代封為鎮國中尉,俸祿400石;郡王的第五代封為輔國中尉,俸祿300石,之后的后代都是奉國中尉,年俸200石。
此乃男子,亦有女兒,各有封號如郡主、縣主等...男子的伴侶亦會被封為王妃、夫人、淑人、恭人等。
這些封號非但尊貴,朝廷亦會賜予俸祿,除了超品親王外,其他所有親藩封號除了俸祿外,還有一項特權:見官不拜。
因此,官員出行時的儀仗、鑼鼓并非向百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