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尋找銷售渠道
抽簽結束后,中簽的士紳們也在一份名為《合同》的文件上簽字畫押。
合同三天前就已經分發(fā)給了他們,上面列出了各種條款,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違反合同約定該如何處罰,一條條都寫得清清楚楚。
雖然對于形成書面約定感到新奇,但在當時大明的士紳們普遍還是遵循口頭契約的。
這并不是因為大家多么守信用,而是因為敢于大規(guī)模經商的士紳,沒有一家背景是簡單的。
同樣,敢于大規(guī)模采購物資的士紳背后,沒有強大的靠山,被人坑害也是遲早的事。
大家的實力、背景都相當,誰要是敢于違背契約,都不是能夠輕易脫身的,所以大多數(shù)人
交易應當遵循規(guī)則,然而此次契約對于澤州的士紳而言,無疑是前所未有的新鮮事。
合同一經簽署,士紳們便接連收到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官府竟然不私吞股份所生的盈利?
他們計劃將分紅直接用于礦區(qū)的設施升級、礦工住所建設以及道路鋪設等項目,并向所有士紳公開賬目。
原本士紳們對于官府既征稅又分紅利的做法頗有微詞,盡管官員們一再強調他們所持股份最終將出售給士紳,但誰又能預知這需要多久?
這項規(guī)定一經公布,士紳們反而不希望這些股份被出售,至少短期內不希望,反正紅利最終都會用于礦區(qū),何樂而不為?
接下來的消息更是讓士紳們欣喜若狂,鄧保生宣布,所有按照規(guī)定標準生產的鐵礦,他們將負責收購,并且以市場價格進行。
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驚喜,鋼鐵的產出自然是越多越好,但銷售總是個難題,盡管優(yōu)質的鋼鐵總能盈利,但至少還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和資金去尋找銷售渠道。
現(xiàn)在,只要生產出來,官府就能現(xiàn)場收購,這樣的好事哪里去找?而且沒有一家士紳懷疑這股“流寇”的支付能力,兩個郡王府至少有千萬兩存銀,這在澤州早已不是秘密。
澤州的士紳們也早已知曉這股“流寇”所做的奇特之事,自掏腰包修路、建橋、興修水利,免費提供種子并教導百姓種植一種名為番薯的作物。
總之,這些奇怪的事情,盡管大多數(shù)士紳還未完全理解這股名為“威震天”的流寇為何要這么做,但這并不妨礙他們認識到,“流寇”所做的事情都是對澤州有利的。
回到澤州的士紳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不同尋常之處,澤州的市場比往年更加熱鬧,但又有所不同。
以往十月是澤州客商云集之時,今年因流寇之亂,商路一度幾乎中斷,但現(xiàn)在雖然客商減少,但百姓們似乎突然變得闊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