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重新領軍的念頭
“沒錯,正是曹兄想的那樣,這里將領就是將領,和文官沒有關系,除了要聽從上級的命令,其他的一概不管,而且上級也是將領。
這里糧食充足,軍餉也充足,沒有親兵和普通士兵之分,士兵的裝備曹兄應該見識過了,是每個人都披甲執銳,而且糧食和軍餉是分開計算的,平時吃的是糧食,而每月領的是軍餉。”
明軍將領能在糧食和軍餉上做手腳,主要原因就是糧食和軍餉不分家,朝廷規定,普通招募的士兵每月糧食和軍餉一兩,其中糧食多少,軍餉多少并沒有細分,士兵們的日常飲食都算在里面。
于是吃多少用多少,那就由將領說了算,克扣不重的還能得些銅板,下手狠的將領,手下的士兵除了勉強吃飽,銀錢那是一分也見不到的。
當兵吃糧,普通士兵就是圖個養家糊口,在大明招募士兵除了自己勉強糊口,養家是想也不要想的事情,這樣的士兵有什么戰斗力?沒有人比在座的各位更清楚。
在大明王朝,曹文詔與賀人龍因其勇猛而聞名遐邇,但這并非源自他們個人的武藝,而是因為他們相較于其他將領,更樂于慷慨解囊。在大明,將領晉升的途徑無外乎戰功與貴人提攜,對于將門之后而言,戰功并非必要,因為他們只需耐心等待,自然會有人為他們安排戰功。然而,像曹文詔這樣出身寒微的將領,除了戰功,別無他途。
賀人龍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他乃武舉出身,在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中已有一定的地位,作為天子的門生,他的晉升之路雖不及將門子弟那般順暢,但也頗為通達。軍餉不足時,士兵上陣往往不愿全力以赴,要想取勝,往往只能縱容士兵掠奪,并許以獎賞,讓士兵有所收獲,這實屬無奈之舉,若非如此,士兵一觸即潰。
然而,若軍餉充足,情況則大為不同。正規的邊防士兵本應每月領取一兩銀子的軍餉,除去日常開銷,尚有六七成銀子剩余,足以養家糊口。軍餉若能養家,士兵自然愿意在戰場上拼命。但自從朝廷開始克扣軍餉,國家歲入大幅減少之后,朱樉領導下的明軍戰斗力變得撲朔迷離。雖然人們常說遼東的軍隊天下無敵,但這背后是朝廷每年投入四百余萬銀子的結果。
如此巨額的銀兩投入,士兵們多少能分得一杯羹,他們的裝備本就優于其他各鎮,但即便如此,上陣之時仍需依靠懸賞來激勵。天下各地的軍隊面對建奴幾乎無一勝績,并非因為建奴的軍隊強大到無法戰勝,而是因為將領們無力或不愿支付懸賞。
“那么,這里是否存在克扣現象?”聽說夏國糧充足,曹文詔立刻變得熱情起來,認為為了前程,即便是識字也值得一試。
“天下何處無貪污、克扣?太祖雖有剝皮實草之嚴刑,不也仍有嗎?”聽到賀人龍的話,曹文詔心中一沉,但轉念一想,世間熙熙攘攘皆為利來,便想問個清楚。
然而,賀人龍繼續說道:“雖然不清楚這里是否有克扣,但我卻知道夏國之中,月餉絕無克扣之可能,他們的軍餉發放不經將領之手,而是由一個名為軍需部的機構專門負責?!?br/>
銀錢不僅不經過將領之手,士兵領取的也不是現金,而是直接存入地下錢莊之中,士兵可以隨時提取。將領所能經手的無非是兵甲和糧草,但我聽劉興祚說,在夏國,每個營的軍器和糧草也是由軍需部派人管理,雖然將領也有管理之責,但未經軍需部同意,也無法處置?!?br/>
曹文詔在大明擔任將領近二十年,對于營中的種種手段了如指掌,聽了賀人龍的解釋,他明白,在夏國想要克扣軍餉是極為困難的。至于軍器和糧草,雖然也不是沒有辦法,但需要與那個名為軍需部的機構密切合作,這樣所需的手段就要復雜得多。
“那么,此處擔任將領的薪酬又是多少呢?”追求財富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安全,如果投入的努力與收益不成正比,那么這份工作就不值得去做。
“劉興祚每月的薪水是一千五百元,換算成銀子大約是一百五十兩,聽說在戰斗中還有額外的獎金,這里稱之為補貼,士兵和將軍都有,劉興祚說只要參與戰斗,他每月的薪水大約在兩千元上下?!?br/>
“什么,竟然有這么多?”曹文詔在大明擔任副將,擁有從二品的官職,每月的俸祿是四十八石,但由于戰功被提升為都督簽事,這是正二品的虛職,每月的俸祿增加到六十一石。
俸祿是不能疊加的,以最高的官職為準,所以曹文詔每月的俸祿就是六十一石祿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