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回答
就像高采兒并非擅長數理學科,但在語言領域卻顯露出驚人的才能,僅僅四五年的光景,她已經能夠流利地使用鶯歌蘭語、尚亞西語、葡里牙語和河藍語。
而丁芫也找到了自己的專長,他在組織協調方面頗有建樹,這些年他一直在總結自己的經驗,并將其傳播開來。
“唉,沒能見到李總督一面真是極大的遺憾,算了,我明白了潛夫兄長的意思。”
無論是聯盟內部還是外部,都已經達成了一種默契,大家在談論朱樉時,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都不會說出他的名字。
所有知道他名字的大明人都是從聯盟那里得到了好處的,但他們也知道朱樉這個名字對于大明來說就是叛逆。
一邊與叛逆合作,一邊又從叛逆那里獲得巨大利益,這種心情實在是復雜,所以干脆就不提他的名字,還是裝作不知情,繼續賺錢更實在。
因此,“夏國聯盟李總督”對于后來到臺碑的大明人來說就顯得相當神秘。
盡管李總督神秘莫測,但在臺碑待了不到三個月的方一志卻聽說,只要有合理的理由,只要李總督在你附近,請求見面通常都能見到。
“密之,有機會的,以你對物理學的學習進度,我想不久后總督可能還會主動找你。”
從秦始皇開始,歷史記載中就不斷有人想要在東海尋找仙山以求長生不老。
雖然儒生方一志不相信鬼神之說,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直是儒家的追求。
原本打算在夏國科學院學習的方一志,聽說有一支船隊即將遠航探索大海的盡頭,他就坐不住了。
行萬里路不僅僅是鍛煉意志,更多的是要儒生們去觀察世間萬象、民間風俗,當然還有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自古以來,除了三寶太監帶領的艦隊遠航海外,也沒有人找到過大海的盡頭,對于二十一歲的方一志來說,探索大海盡頭的壯舉吸引力極大。
更何況他還聽說,這次遠航的領隊是科學院院長,這樣的人物,必定是學識淵博,既不影響學習還能增加見識。
獲得隨行批準后,方一志匆忙給家里寫了封信就登船出發了,因為聯盟甚至不需要他支付費用。
雖然方一志家境富裕,但有人出資讓他免費游歷世界,將來說起來也是滿滿的自豪感。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能夠游歷世界的只有三種人:要么家財萬貫,要么學識豐富,要么就是名聲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