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找各種借口
十二月初三,一條消息從北直隸傳到了金州,登萊巡撫孫元化麾下的李久成、孔德率領部隊在北直隸和山棟交界處的吳橋交界了。
得知消息的朱樉立即派遣飛剪船去追趕丁芫,并且命令遼東軍團的三個團在旅順集結待命。
剛剛抵達濟州島的丁芫和衛隊一起,滿頭霧水地乘坐飛剪船返回了旅順。
這次還是在小會議室里,但馬康沒有參與討論,三人只交談了不到一個小時,馬康就看到丁芫眼眶紅潤地和朱樉、董賢一起走了出來。
十二月十四,登萊招遠縣向巡撫衙門緊急報告,一支裝束奇特的軍隊不知從何而來,突然出現,在招遠縣的管轄區域過境向西南萊州方向前進。
董賢和丁芫就在這支軍隊之中,原本從旅順到山棟半島只需一天,但由于海岸結冰,除了近八千名官兵,還有大批馬匹需要運送上岸,這足足耗費了近十天的時間。
為了不引起登萊方面的注意,登陸點被精心選擇在了王徐寨前哨,通過一些渠道,這里的守軍已經換成了聯盟的士兵。
登陸并集結完畢后,董賢只允許部隊休整了一天,隨后全軍便輕裝快速向青州進發。
談到這個時空大明的歷史發展,由于朱樉的介入,歷史的軌跡已經大幅偏離了原本的路徑。
因此,朱樉并未記起孔德的叛變和投降建奴的情節,目前尚可喜已經成為了夏盟的團長。
與原本的歷史不同,毛文龍的去世并沒有在東江引發大的波動,逃往山棟的士兵和遼東人民也比原本的歷史要少。
但有些事情似乎還是按照歷史的慣性在發展,即便是在的壓力下,黃臺吉仍舊帶領著八旗軍隊進攻大凌河城。
由于大明確實無法調派兵力支援大凌河,孔德和李久成的部隊依舊被調去支援。
盡管朱樉的出現使得從遼東逃至山棟的人數大幅減少,但這些遼東難民在土地稀缺、人口眾多的山棟依舊難以生存。
生存無望的遼東難民只好在山棟沿海地區要么依靠偷竊搶劫為生,要么干脆占據山頭自立為王,或者加入了山棟的盜匪四處掠奪。
這樣的遼東難民自然遭到了山棟官民的極度厭惡,如果不是孫元化對孔德部隊的庇護,他們可能早就反叛了。
從東江逃至山棟的孔德、李久成自然清楚自己的部隊無法與建奴抗衡,因此對于北上支援大凌河城極為不情愿。
他們本想拖延時間,要么等待大凌河城被建奴攻陷,要么等待建奴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