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起步非常順利
U國的科學雖然已處于大爆發的前夜,但與夏國相似,科學知識只在特定的圈子內傳播。
這些科學家大多數出身貴族、教士或富裕家庭,像牛爵士那樣出身貧寒的天才極為罕見。而此時U國被后世譽為大科學家的學者們大多默默無聞,原因也是因為沒有廣泛的傳播手段。因此,盡管笛卡爾在小圈子內已有一定的名聲,但為了更好地游歷并與更多的學者交流,他年輕時還加入了河藍的軍隊,擔任首領。這表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僅是夏國學者的見識,在世界范圍內也是通用的。
出生于法國的笛卡爾當時正在河藍旅居,年僅三十六歲,正值科研工作者的黃金時期。此時的他已經發表了重要的論著《指導哲理之原則》,而他的出版商則是聯盟在河藍設立的印刷廠。當時的U國與大明相似,想要出版論著并非易事,即使是小貴族出身的笛卡爾也難以承擔出版論著的費用。這也導致當時U國許多科學家的論述只能在小圈子內傳播,很難被其他學者所了解。
在另一個時空中,笛卡爾和費馬都在數學領域進行類似的研究,但他們彼此并不認識,也無法交流。而哥白尼、伽利略等大科學家之所以能在U國聲名顯赫,也是因為他們與教皇或教宗有著深厚的私人友誼。伽利略更是前任教皇的密友。十七世紀的科學家在當時大多默默無聞,笛卡爾也是如此。
在U國,拉丁語被譽為“科學界的通用語言”,然而,東方的商人鮮有精通此語者,導致夏國在拉丁語教育上幾乎一片空白。直至林風與謝家贊赴U國深造,方開始有意引進精通拉丁語的教士,來夏國傳授拉丁文與拉丁語。然而,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尚不足以培養出精通拉丁語的學子。
夏國聯盟內部的學者遵循后世出版規則已逾四五年,其中,徐霞客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僅憑《徐霞客游記》的出版發行,便已成為巨富,而聯盟亦全力資助其進行科學考察。如今,《徐霞客游記》已非單純的游記,而是成為了大明與聯盟最暢銷的科普讀物。
在U國建立印刷廠、出版社,耗費了巨大的資源,這并非財力問題,而是科學發展對神學的沖擊。當時U國的出版、發行權幾乎被教宗所掌控,學者若想公開發表論述,必須經過教宗的審核。伽利略因未遵循當代教皇之意修改自己的論著,而遭教會審判并軟禁。盡管伽利略尚未與教廷徹底決裂,但朱樉顯然低估了他對宗教的虔誠。駐歐使團曾多次努力將其帶回夏國,均以失敗告終,此次終于有了笛卡爾的加盟。
朱樉深知自己的知識過于零散,不成體系,因為他離開學校已久。特別是在自然科學的基礎數學領域,幾何已忘,代數亦幾乎忘光。而笛卡爾正是夏國急需的學者,他在哲學、數學、物理學方面皆為開宗立派的大師級科學家。得益于多年的培養,即便朱樉的知識儲備碎片化,聯盟中亦涌現出十余位在數理化領域頗有建樹的青年才俊。
幸運的是,笛卡爾對河藍語極為精通,否則雙方難以進行正常的學術探討。至此,朱樉心中終于輕松了一些,因為他已無法參與討論,甚至有些聽不懂十余人關于數學的探討。不得不說,這正是他最為欣慰的時刻。
攻占東南亞、探索西洲、美州,乃至大明,這些成就對他而言,已無法帶來足夠的滿足感。因為不知何時,這些地方會發生他無法預料的事情。唯有科學,唯有真正推動夏國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前進,才是他認為的正確道路。這個時代正處于現代科學大爆發的前夜,無數的發現、發明正等待著學者們去探索。而這些發現、發明,不僅能為學者帶來巨大的名譽,還能帶來豐厚的財富。
人生在世,大多數人渴望在人間留下痕跡,古時儒家思想亦以名聲、財富兩大永恒主題激勵著貧寒學子不斷求知。
對于朱樉而言,他無法構思出更巧妙的策略來激勵人們投身科學研究,只能依靠名聲、財富這樣的途徑來吸引大眾。
在聯盟中,那些專注于應用科學的學子們畢業后多數都積累了財富,因為在這個時期,應用領域的改革機會實在繁多。
而那些投身基礎科學研究的學者們也不乏榮耀,夏國科學院院士的稱號賦予了他們榮譽,聯盟的資助也為他們提供了豐厚的待遇。
在朱樉的引領下,聯盟中富裕階層投資科研的風氣也在悄然興起。
還是得益于時代的機遇,在這個時代,幾乎任何一項基礎科學的突破,都能帶動應用科學的飛躍。
如今,一些精明的富人已經發現了通過專利獲得財富的途徑,他們通過資助學者或者直接邀請學者針對某些技術進行深入研究。
一旦技術突破,專利權所帶來的財富甚至超過了親自經營商業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