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標準的谷倉
甘蔗的田間管理相較于稻谷要輕松許多,密集種植的甘蔗一旦長到一定高度,雜草便無法與之競爭,因此半島上的居民大多只種植少量的口糧田,其余精力都投入到了甘蔗種植上。
當朝廷提高稅收的命令下達,經過聯盟的一番操作,磊周府和鏈州府種植甘蔗的民眾便感到憤怒。
當地先富起來的居民剛剛賺了三年的錢,廣冬和廣西的氣候土壤條件相似,有遠見的磊周府人便計劃分派族人前往廣西占領土地。
而后來者剛剛在半島種植了一季甘蔗,連投入的成本都尚未收回。因此,本就民風強悍的半島居民一經動蕩,便率先反叛。
這一反叛便一發不可收拾,與西北純粹的民間造反完全不同,廣冬南路副將管轄的地區都是重要的沿海水道。
王元懿率領聯盟的精銳駐守在此,除了廣州,海安還駐扎著一支分艦隊,控制著磊周海峽。
有了聯盟精銳的參與,整個廣冬南路三府迅速淪陷。
在大明的廣闊疆域中,冬季南路的三座重要府城——篙周府、鏈州府、磊周府,其中篙周和磊周的管轄區域與當代大致相似。然而,鏈州府的版圖則涵蓋了整個欽州灣地區,包括后世的廣喜清州,目前屬于大明的鏈州府,這里是歷代南珠的主要產地。
閔月浙贛地區的居民對于對面大島上的情況早已有所耳聞,他們最為向往的是“三免兩減半”和“廢除徭役攤派”的政策。
如今,這四個地區的百姓,除了縉紳之外,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親人加入了聯盟。
一旦篙周、鏈州、磊周三地反叛,這些政策便迅速得到實施。消息一經傳播,四地的官員和百姓都意識到,這是對岸開始行動了。
與大明西北的流民軍不同,這里占領府縣的是聯盟的軍隊,百姓無需親自上陣,只需跟隨鼓噪即可被視為造反。
只要造反,徭役、攤派便全部取消,還能享受三免兩減半的政策,多么簡單,反!
僅一個月時間,廣冬八府一州中已有八處反叛,只剩下光州城還屬于大明的領土。
八府中有七府反叛,只有福周府巡撫衙門的命令得以執行。
蟄江、江溪的東南府縣也紛紛反抗大明,除了極少數府縣真正動用了武力,其他大多數府縣都是百姓或守城的衛所軍自行打開城門。
聯盟并不隨意鎮壓,除了趁亂造反的不良分子、流氓,官員、縉紳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
只有一些名聲極差的劣紳和貪官受到了懲罰,但并非處死,據說是要被流放到遙遠的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