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陌生來人
也許是實在太累,一夜無夢,當許山海醒來時天已大亮。
起身,圍著村子跑了十幾圈,直到身上微微發汗,他才在村口的溪河中,就著清澈的河水,以手指當牙刷,漱口、洗臉。
許山海所在的這個村子,依著平緩的山腰而建,山腳下一條小河由西向東蜿蜒而過。
這條小河,旱季的時候只有河道中間五六丈有水,兩邊是裸露出來的鵝卵石、細沙,最深處不超過三尺,成年人把褲腳一卷可以直接趟到對岸。但是到了雨季,水量充沛,河面寬度能暴漲到十多丈。
河的對岸,沿著河道有一大片坡地,這一片坡地,被村里人開墾成了旱田,種上了玉米。由于取水方便,加上村民悉心照料,每年的收成并不差。
小河在流過村子半里地后,河道拐了個彎消失于山后,如果不順著河道走,一般人很難發現,山后的河道兩旁還有二十多畝上好的水田。
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陽光、一年能種兩季的氣候,這樣一畝上好的水田,每年至少有三四石的收成,趕上豐年再多一兩石都不是問題。
靠近山腳的田埂外,還依著山勢種了幾壟木薯和番薯,在青黃不接的季節,村民們全倚仗這幾壟的收成方能渡過。
從小河邊,爬上緩坡,許山海走上了土路。這條土路,便是村子與外面連接的唯一通道。
走過一道樹枝扎成的籬笆,土路的盡頭是一塊方圓十丈的場院。場院中間有三堆碼得整整齊齊的稻草垛、玉米秸稈,平日里大家都聚在這里納涼、閑聊,秋收后這里又成了曬谷場。
再往里,圍著場院有三大四小,七間木屋,在木屋靠山的一面有幾壟地,交替的種一些青菜、番薯、倭瓜。
菜地再往外,有兩間以竹籬笆為墻,芭蕉葉、玉米秸稈為頂的草棚,其中一間就是許山海現在的棲身之所。
其實這個地方,說它是村子都有點不夠格,因為,總共才有七戶人家,這七戶人家,男女老幼全算上,也只有四十多口。
整個村子,真正能下地干活的勞力只有二十一個,這二十一個勞力里面,還包括五個未成年的半大小子和三個年過五旬的老人,另外九個農忙時也頂壯勞力用的女人,平時還要上山砍柴、洗衣做飯、縫縫補補、打草鞋、編簍……,剩余的就是一些不滿十歲的孩子。
一身清爽的許山海回到茅屋,發現,林宗澤已經帶著一套舊衣衫、一雙新草鞋,坐在屋內的秸稈堆上等他了。
林宗澤是想趁著現在地里沒什么活,叫上許山海一起去山洞,兩人先合計合計,待江家叔侄過來,備好材料就能開工。
而王恩祖,則是一大早,拿了林宗澤給的幾貫銅錢,套上馬車,趕去州城。他要去采辦一些,白事所需的物品,好盡快辦了前夜被山賊所殺村民的后事。
騎著從山賊手里繳獲的兩匹小矮馬,不到半個時辰,林宗澤、許山海來到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