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專利布局
這個時代,得益于愛迪生的發明,電燈泡已經十分普及,很多普通人家都能用的起。
但是目前的燈泡使用的燈絲都是碳絲,即碳絲白熾燈。
原理是通過將碳絲通電加熱到白熾狀態,利用熱輻射發出可見光,從而實現照明。
但是碳絲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耐熱,所以燈泡使用一段時間后,碳絲就被燒沒了,導致壽命很短。
后來有人發現鎢的熔點很高,當時已經有人試過用鎢絲代替,但是受限于材料水平的不足,制作出來的鎢絲性能不達標。
直到1909年,美國發明家庫利奇才發明了鎢絲的加工工藝,大大延長了燈泡的使用壽命。
如今,李奇維就準備截胡這個工藝,其實也很簡單。
就是利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在鎢粉中摻雜鎳粉,制成鎢坯條,然后再機械加工成鎢絲即可。
至于你問李奇維為何知道這個工藝,前世作為華夏科大的博士,如今是物理學新秀,會點這個應該很合理吧。
他又突然想到,愛迪生不會來搶自己的專利吧,畢竟他的名聲可不怎么好。
不管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基于這個專利,李奇維準備順便把電子管也給搞出來。
當初愛迪生在尋找最佳燈絲材料時,曾經在碳絲附近放了一小截銅絲,希望能阻止碳絲蒸發。
結果有一天他無意中發現,銅絲因為接受碳絲發射的熱電子,從而產生了電流。
愛迪生當時沒有重視這個現象,只是隨便寫個專利,命名為“愛迪生效應”后就不管了。
1904年,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利用這個效應,發明了電子管,標志著世界進入電子時代。
后來電子管又逐漸變成晶體管,體積越來越小,功能卻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