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比利時與鈾礦
8月18日,李奇維四人終于到達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
比利時人口少,面積小,是一個典型的小國,國土面積大概相當于后世華夏的一個地級市。
但是經濟卻非常發達,也是19世紀歐洲最早進行工業革命,完成工業化的國家。
可惜,國土資源及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大國。
比利時夾在英、法、德三國之間,無論怎么折騰都翻不起浪花。
在兩次波及世界的戰爭中,都被揍的鼻青臉腫。
就是不愿意學習鄰國-荷蘭,當一個中立國。
為了擴大勢力,提高影響力,比利時只能另辟蹊徑。
因此,現任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通過特殊的外交手段(舔英國),獲得非洲的剛果殖民地。
但是他沒有把這塊地方交給政府,而是創建了剛果自由邦,把剛果殖民地硬生生變成了他的私人領地。
就因為這件事,利奧波德二世舉世聞名,被載入史冊,不過卻是惡名昭彰。
他為了斂財,在剛果大肆強征勞動力,造成接近300萬剛果人死亡,是個不折不扣的暴君。
直到1908年,利奧波德二世才去世,他的侄子阿爾貝一世繼承王位,并且不像他的伯父那么殘暴。
此刻坐在旅館的房間內,李奇維一想到未來要和這位國王合作,就無可奈何。
關鍵是還不得不和對方合作,因為在他的私人領地里,有世界上最著名的鈾礦:欣科洛布韋鈾礦。
這座鈾礦位于剛果金(剛果獨立后,又分成‘金’和‘布’兩個國家)南部的加丹加省。
后世美國的曼哈頓計劃需要的鈾礦,幾乎全部取自這里,當時足足運了1200噸。
在那個年代,礦石分離技術還不成熟,所以品質越高的鈾礦,它的價值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