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1902年物理諾獎公布,開啟原子熱!
時間進入了10月份初,物理學界又開始熱鬧起來。
不少大學和研究機構都開始蠢蠢欲動,就連各大物理期刊也接連發布短訊。
原因很簡單,第二屆物理諾獎的獲得者即將公布!
有了舉辦第一屆的成功經驗和背書,如今的諾獎口碑開始建立。
尤其是物理學獎,開始被廣大物理從業者接受。
畢竟第一屆物理獎得主,布魯斯·李剛得完獎,就搞出了狹義相對論這種驚天動地的理論。
大家對于諾獎的期待也變高了。
卡文迪許實驗室內,李奇維正在和威爾遜、理查森等人閑聊。
主題就是預測今年的物理諾獎。
這也是如今的物理學者和物理學家們,在研究放松之余,最喜歡做的事情。
能準確預測物理諾獎的得主,說明這個人對物理了解很深,也算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如果對物理沒有深厚的底蘊,你連別人在研究的重點是什么都不知道。
或者僅僅只是了解大概,不清楚具體的難點、創新等。
所以凡是能權威預測的,基本都是物理領域的強人。
然而這就讓瑞典皇家科學院那幫老頭子院士難過了。
他們又遇到了和第一屆一樣的艱難選擇,成果太多了,實在難以取舍。
不過,對于局外人而言,選擇起來就沒那么多顧慮了。
威爾遜滔滔不絕地說著他認為可能獲獎的人選,聽起來分析的頭頭是道。